吕为宾提笔,突然犹豫了。 罢了,写吧! 参加科举,本就是为了念头通达。 倘若没有考上,也可以回家篆书。 吕为宾拿起毛笔,洋洋洒洒的开始答题。 另一边,刘文卓也找到了思路,落笔答题。 礼部尚书在考场上巡视着。 看着这些士子,江大人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次的开科取士,是报名人数最多的一次。 这也证明是明君在朝,士子全都踊跃参加报效国家。 江大人开心的巡视了一圈。 哎,居然已经有人完成了贴经? 江大人仔细一看,居然十道贴经全对! 人才啊! 一看名字,吕为宾。 江大人默默地记住了这个名字。 接着,江大人又发现几名贴经答得不错的人才。 把他们的名字全部记了下来。 科举考试总共有两天,吃喝拉撒都得在狭小的隔间里。 三月天气还很寒冷,许多考生都在隔间内瑟瑟发抖。 科举是一场精力与体力的双重考验。 吕为宾答完题目后,检查了一番,开始迅速誊抄策论。 刘文卓的速度也很快,二人几乎同时完成了作答。 最后检查了一番,待试卷上的墨迹干透。 吕为宾开始交卷。 刘文卓也交了试卷。 二人提前交卷,全都惊动了监考官。 但是见二人坚持的样子,监考官也摆摆手,让他们走出了考场。 “吕兄。” “刘兄。” “希望这次咱们都能登榜高中!” “若不能登榜,吕某便准备回乡写书了。” 刚考试完毕,都消耗了许多的精力。 寒暄了几句后,二人便各自返回居住的地方。 翌日,科考正式结束,士子们纷纷返回酒楼。 京都又再度热闹起来。 但是这次热闹里,有考得不错的,意得志满。 有考的差的,买酒饮醉。 气氛已经和开考前大有不同。 待考生全部离开贡院,考官们就开始了忙碌。 批改贴经,倒是挺简单。 只要识字的都可以做,但是卷子数量庞大。 考官们用了快一天,才批改出所有“通过”的试卷。 也就是对了五道以上的试卷。 让人惊讶的是,这次居然有两个人的贴经全都对了! 那可是非常稀罕的。 贴经对五道虽然不难,但是想要全对,还是很有难度的。 试卷的名字全是糊住的,但是考官们全在议论这两名贴经全对的士子,究竟是何方神圣。 紧接着,阅卷官的工作正式开始。 他们要从通过贴经的试卷中,评判策论的等次。 五个阅卷官为一组。 如果觉得写的不错的策论,他们便会画一个圈。 如果一份试卷上有三个圈,这份试卷便可以送去审阅官手里。 审阅官会评选可以进入殿试的试卷。 不要觉得可以获得三个圈很轻松。 这些阅卷官全是经过激烈的科考厮杀,考中进士的人。 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并不容易。 许多试卷连一个圈都拿不到。 主考官江大人,坐在厢房里,等待最后的结果。 阅卷也用了整整三天,到第四天时,三百多份试卷放在了江大人的案头。 这些全是通过了贡试,可以参加殿试的士子了。 这些士子,也被叫做贡生。 贡生已经能够在京都等待授官了,算是预备官员。 礼部尚书江大人,拿起上面几分试卷,随便翻阅了一下。 贡生虽然有排名,但是所有的贡生都是要参加殿试的。 殿试是陛下亲自命题的测试,考完后还要排名,授予前三名进士出身。 所以贡生的排名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进入殿试的资格。 贡生中第一名称作会员,算是很高的荣誉了。 能得会员的贡生,正常来说殿试都会在三甲以内。 别的考官们推选的会员,正是刘文卓。 名字虽然是糊住的,但是见刘文卓的贴经全对,江德就知道是那两名士子之一了。 看完刘文卓的策论,江德只觉得嗓子有点堵住了。 这策论全篇就是谄媚! 策论中盘点了历史中有名的昏君,指出他们治国的错误。 这部分写的中规中矩,论点也全是书生意气,并没有任何明显的错误。 但是到了策论的后半段,刘文卓开始狂拍当今圣上的马屁。 刘文卓列举了陛下的几次丰功伟绩,然后与昏君的昏政相比,得出陛下是千古明君的结论。 废话,陛下是明君,朝野上下无人不知,用你一个贡生来说吗? 江德虽然并不是马屁精,但也在官场历练了大半辈子。 如此肉麻的马屁论,他还是头一次见到。 江德差点看吐了! 自已为官多年,也没见过这么能拍马屁的。 但是,这个马屁居然拍得还挺自然。 刘文卓的文笔非常好,读起来可以说花团锦簇。 若不是内容太过肉麻,江德都觉得这篇文章可以流传千古。 看完全篇后,江德有种被油腻到的感觉。 饮了口茶,却没看见另一名贴经满分的士子考卷。 他不由得问道:“本官看见还有名士子,贴经全对,他的试卷怎么不在这里?” 下方的阅卷官闻,面面相觑。 礼部侍郎出列,拱手说道:“大人,那个士子的贴经满分,但策论有所争议。” “我等正打算请大人裁断呢。” 很快,吏员便把吕为宾的试卷呈了上来。 一看见这篇策论,江德只觉得后背一凉。 这吕为宾与别人不同,他不是一上来列举历朝昏君,而是一上来就直接骂人。 骂的还是如今的圣上! 吕为宾列举了皇帝施政上的不足! 这是在骂陛下是昏君啊! 还不是内涵讽刺,是明面骂! 江德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这小子也太狂妄了! 如果说刚才刘文卓的策论,是一份油腻的荤肉的话。 那吕为宾的策论,就是一汪冷冽的冰泉。 吕为宾辞犀利,点出了陛下的不足。 吕为宾甚至还说,若不是众臣辅弼,大周早就被皇帝折腾亡国了! 看的江德冷汗连连! 就算是御史官,也不敢如此猛烈的抨击皇帝。 难怪手下的阅卷官不敢呈上来他的试卷。 但是这的确是一篇好文章。 江德也犯愁了。 但是吕为宾的文章写的这么好,江德的爱才之心大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