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可以在接连取得大捷后,依然如此冷静。 一定是源于陛下乐于反思,从不骄躁的原因! 江德再次对皇宫行了一礼:“能为陛下效忠,是下官三生有幸!” 礼部迅速开始展开春闱科举,整个京都都热闹起来。 全国通过府试的士子们,全部聚集在京都,准备参加这次的科举考试。 井川浩三从没见过如此多的读书人。 就算是倭国的“京都”,也看不到如此多识字的人。 倭国的质子团,一来到京都这个繁华世界后,就飞速迷失了自已。 没办法,京都太繁荣了! 这些倭国王室贵族的继承人,纷纷沦陷了。 来大周之前,这些质子全部都哀声载道。 但在京都生活了一阵子后,就算是大周赶他们回去,他们也不想回去了! 和京都相比,倭国就是个乡下农村! “宁做大周一条狗,不做倭国一贵族!” 这是倭国质子间最近流行的一句话。 不过大周对这些“学习”的质子,只负责简单的住宿。 他们还是要负责自已的日常开销。 好在倭国黄金丰富,这些来自岛国的贵族继承人虽然土。 但他们有钱啊! 甚至这些质子团的一掷千金,还侧面拉高了京都娱乐城所的gdp。 井川浩三对同伴的这些行为嗤之以鼻。 他是个有抱负的人! 他是次子,几乎不能继承家业。 所以井川浩三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 在大周做官,不比做倭国的土包子贵族强? 要是可以留在繁华的京都,让他做名小商贾也好啊! 井川浩三开始痴狂的学习汉语,他还从国子监专门借来四书五经学习。 没多久,他还真学会了半吊子的汉语。 虽然发音奇怪,但也可以交流了。 比起那些倭国质子们,高丽的君臣就很倒霉了。 倭国只是派继承人为人质。 高丽可是君臣全被抓到了京都。 尤其是高丽王,每日都有翰林院学士上门来授课。 每日都得背诵忠义贴、孝经之类的书籍。 若是背的不好,还会有戒尺伺候。 高丽王的手心都被打肿了! 隔三差五,还得写一封总结书,总结这段时间自已的学习心得。 高丽王哪吃过这种苦! 不光是高丽王,高丽的大臣也全是这个待遇。 所以朝廷虽然没有限制这群高丽人活动。 但是他们每日都关在屋子里读书,也是非常凄惨。 京都的酒楼都红火起来。 每次科举前夕,都是京都酒楼的旺季! 一名身穿白衣的书生,独自坐在角落里饮酒。 其他书生都是同乡扎堆在一块,呼朋唤友、饮酒为伴。 但是这名书生却非常安静。 这名书生脸型方圆,一身生人勿近的气质。 “谭兄,你怎么总是独自饮酒呢?” 另一名蓝衣书生凑了上来。 这名书生一脸狡诈的模样,脸上的表情十分生动。 和京剧脸谱中的丑角儿一模一样。 白衣书生叫做吕为宾,来自余杭。 蓝衣书生叫做刘文卓,同样来自余杭。 只是两人堪称两个极端。 吕为宾每日都在寄宿的寺庙中读书,不然就坐在树下冥想。 他几乎不与什么同乡交流。 大家都觉得他性格孤僻,也不喜欢和他来往。 唯一喜欢和吕为宾交往的,便是这位同乡刘文卓。 刘文卓是个“交际花”,他每天都在不同的团体里穿梭,像个花蝴蝶似的。 也只有刘文卓喜欢拉着吕为宾玩。 “刘兄,独自饮酒挺好的。” “吕兄,这些同乡,以后说不定会同朝为官,拉近下关系不好吗?” 吕为宾轻笑一声:“他们?他们若是能考上,那我也羞于与他们同朝为官!” 吕为宾又补充道:“和这些蛀虫一起,怎么可能治理好国家!” 刘文卓连忙说道:“慎啊吕兄!就算你不喜欢交际,也不要得罪人啊。” 吕为宾也知道刘文卓是为自已好,便说道: “刘兄的才能,虽然不如我,但也算鹤立鸡群了。” “为何你要与他们那些蛀虫一起?” 刘文卓的白眼都快翻上天了。 若不是自幼相识,吕为宾的自恋早就让他转身离开了。 不过刘文卓也知道吕为宾的才学,说道: “不管是什么人,以后说不定都有派上用场的时候,先拉近关系挺好的。” 接着刘文卓说道:“吕兄,我只是想提醒你,这回别再写那种狂悖的策论了!” “我听说,你上次都快入闱了,但是由于你的策论太狂悖,就被主考官给刷下来了。” 刘文卓是真的为自已好,吕为宾拱手说道:“多谢刘兄!” “不过若是朝廷不认可我的才能,那即便侥幸中举,又能如何?” 井川浩三也在这家酒楼里喝酒。 他听到旁边桌的对话,心里澎湃不已。 什么是风流人物? 这便是风流人物啊! 整个倭国,都没有这样的人物! 而在大周,这两名书生居然还只是没有官职的举人! 井川浩三愈发敬仰大周,发愤图强要做大周的狗。 与此同时,在擦拭桌椅的店小二,把在场优秀士子的话全记录了下来。 西厂越来越庞大了。 在朝堂各个大臣的家中派遣了卧底后,小魏子又开始展开更大更广的网! 拿着内库拨来的充足资金,西厂不断收拢各大酒楼的伙计掌柜,把京都形形色色的酒楼全变成了西厂的情报站。 除了酒楼外,驿站、商铺、勾栏瓦舍,也全安插了西厂的探子。 这些资料全被送到西厂,记录后分类存档。 只要有需要,小魏子可以掌握朝中每个大臣的动态。 在京都的官员,都因为西厂的存在收敛了许多。 从前那种骄纵家丁、欺男霸女的事情,已经鲜少发生了。 从高丽匆匆赶回京都的范建,马不停蹄的赴任京兆尹。 甚至没有等陛下召见,范建就投入进了京兆尹繁琐的事宜中。 而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协助礼部展开科举考试。 打扫贡院,安排守卫,整个京兆尹忙的团团转。 好在范建也是曾主持过高丽大局的人。 他很快捋清了京兆尹衙门的事宜,快速处理了积压的旧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