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他,正在烦恼。 好不容易上个月败了笔国运,瞬间就飞涨回来了! 李天痛定思痛,复盘经验教训。 自已总是被大臣背刺的原因,很简单! 朝堂上没有可靠的臣子! 朝中没有奸臣啊! 从内阁到六部尚书,全是一些忠臣! 没有一个奸臣! 李天寄予厚望的小舅子、大舅哥,也全是背刺朕最凶狠的! 大周什么最重要! 自然是人才! 提拔一些可用的奸臣,才能更快的败坏国运! 李天把注意力放在了春闱上。 二月过完,便是科举的时候。 大周四年的科举,便要开始了! 李天摩拳擦掌,这次朕一定得要好好选拔些好苗子来! 来为朕败坏国运! 转眼来到月底,整个朝廷也忙碌起来。 科举考试,是朝廷很重要的事。 今年边境安宁,高丽与倭国臣服。 国家清除了河运之乱,国库的财力充盈。 所以这次内阁首辅和陛下请奏。 请求在三月举行科举,为大周招募良才! 李天很快批复:“可!” 声势浩大的春闱,再次搅动了朝堂风云。 而李天,也开始迎接二月的审判。 到了结算的日子。 本月国运结算中! 好大喜功、妇人之仁、赠送外藩武器、释放高丽君臣,大周国运:-10000点! 平定高丽叛乱、轰破倭国国门,大周国运:+20000点! 本月初国运点:7万5千点! 本月末国运点:8万5千点! 提示:本月《灭势图录》无法提升! 颗粒无收! 李天欲哭无泪! 这一整个月全白忙活了! 白忙活就罢了,还倒涨了1万国运点! 李天拍拍脸。 不可以泄气! 下个月一定要努力,狠狠败坏国运! 李天打起精神,投入到循环的败坏国运之战中! …… 转眼。 整个大周的士子,全部都汇集在了京都。 他们将会参加这次的春闱科举。 这些士子若能科举登科,那便能一跃成为大周的精英官僚。 礼部也在策划这次科考的试题。 礼部已经递交了好几个题目,但皇帝依旧不满意。 而且陛下对这次的科举十分重视。 这也让礼部上下压力山大。 礼部尚书江德,也是一名饱学大儒,他连续想出好几个题目,头发都快掉光了。 但是陛下仍然不满意。 江德实在压力太大了,为了能尽快交出陛下满意的试卷。 江德索性拿上酒菜,来到了前上司贾仁义的家里。 “贾大人,您可得教教我,陛下究竟满意什么样的题目?” 江德也是没招了。 陛下接连否定了好几个题目,礼部着实想不出别的好题目了。 贾仁义饮了口酒,吃了口菜。 等他吃完后,贾仁义才开口说道: “礼部的题目,也得符合圣上的心意才行。” “对啊,贾大人,但是我属实愚钝,猜不出圣上的心思。” 整个朝堂,都知道这位圣上的心思是出奇的神秘。 倒也不是说李天喜怒无常。 相反,李天对大臣十分的宽容。 他也很少插手朝廷的详细政策。 李天的心思难以捉摸,是因为他站的太高了! 陛下可以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陛下随手布下的棋子,总可以在看不见的地方,发挥关键的作用。 而陛下与诸臣意见不同的时候,最后都证明陛下是对的! 久而久之,朝中大臣敢和皇帝争辩的人,愈发少了。 众人都开始揣摩陛下的心思,思考陛下为什么这样做。 江德只是个儒家臣子,并不擅长此类揣摩人心的事情。 贾仁义说道: “陛下重视科举,不光是想广纳贤才!” “陛下是想通过科举考试,给天下士子一个方向。” 江德疑惑的问道:“给天下士子一个方向?” 贾仁义点了点头:“陛下可是千古明君,是要在史书上留名的千古一帝!” “圣君在朝,最想要什么?肯定是有才能的大臣啊!” “否则怎么能理解陛下的想法呢?” “所以江大人,考题一定要立意很大,这样陛下才会满意!” 江德心服口服,连声说道:“多谢贾大人赐教!” 虽然贾仁义点拨了礼部尚书,但是提交的几个题目,还是被皇帝否决了。 眼看就要到科举的日子,考题还没定下来,江德急的好像热锅上的蚂蚁。 李天看着礼部呈上来的考题就生气。 什么“尧舜上”,干嘛,阻挠朕做昏君也就罢了,还要朕做这样的明君? 李天浑然不知,自已在众臣心中的形象,已经是明君了。 不可以! 这种考题,怎么能选拔出朕需要的人呢! 朕要的,是可以败坏国运的奸佞啊! 罢了,礼部这群家伙靠不住。 还得朕亲自上! 大周的科举是采用两种题目。 一种叫做“贴经”,一种叫做“策论。” “贴经”,就相当于填空题加上阅读理解。 在四书五经上摘取一段,然后去掉几个字,让士子填写上去。 然后简单概述下那段话的意思。 这就是基础知识测试,只有通读四书五经的士子,才可以进入下一轮测试。 “策论”便是对一个题目发表议论了,相当于现代的申论。 在最初的时候,策论并非针对科举的。 这是古代帝王广开路,让众臣讨论国家大事的一个方法。 逐渐演变成科举考试的一类。 李天拟定的,便是策论的题目。 “盘点历朝昏君”! 李天看着这个考题,满意的点头。 策论不是要广开路吗? 朕要向全天下的士子询问,究竟如何才能当一个昏君! 礼部尚书江德看见这个题目,差点一下昏过去。 陛下要士子盘点历朝昏君? 这是想干嘛? 震惊过后,江德开始思考。 按照贾仁义的说法,江德揣摩着圣上的“深意”。 陛下这是想让士子们警示他啊! 陛下都如此圣明了,还让士子给他盘点昏君亡国的惨痛教训! 不愧是千古一帝! 江德感动的泪流满面。 陛下都这么完美了,依然不忘时刻反省自已。 甚至还让科举的士子们进,总结以往经验。 这是何等的精神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