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看着迎接自已的文武百官,却没看见六王爷。 他询问道:“朕的六皇叔呢?” “回禀陛下,六王爷感了风寒,病倒了。” 回答他的是内阁首辅唐孝仁,他刚说完,周围的百官就笑了。 李天却立马说道:“严重吗?传朕的旨意,让御医拿着宫里的药品快去看看!” 这下,众多大臣立马收起笑容。 不愧是皇帝啊! 就算六王爷这样,依然做到滴水不漏! 派御医去看病,也是想打探六王爷是否真的病了。 陛下的手腕越来越厉害了! 诸臣心中佩服。 李天是真的不想六王爷有事。 他苦心筹谋的国运败坏大计,还得靠六皇叔来实现呢! 明天系统就要结算了! 本月还倒涨国运了呢! 必须得亏掉! 李天立马说道:“朕要召开殿前会议!” “这次在京都四品以上的官员,都得参加!” “立刻回宫!” 何事如此着急? 自打皇帝不早朝后,向来都是很淡定的。 很少如此着急的过问政务。 一定有什么大事! 也对,改河为海,解决了大周的三大积弊之一。 这堪称颠覆朝廷的大举措! 当然有许多事要商议。 陛下如此着急也是正常的。 被点到名字的朝中大臣,立马跟上了李天的御驾。 李天同样急不可耐。 这个计划,是李天苦思冥想了好久,才想出来的大计! 这次必须要扭盈为亏! 干一票大的! 这次,朕就是要乾坤独断! 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御书房里。 换上朝服后,李天坐在御书房的龙椅上。 就在众大臣想要恭维几句,庆祝解决了河运难题的时候,李天突然说道: “众爱卿,朕这一路想了许多。” “京都都在传,六王爷有反心。” 此话一出,众大臣立马闭嘴了。 六王爷,那可是朝堂最忌讳的话题! 六王爷是谁,当今天子的亲叔叔! 皇室也需讲究礼法的! 寻常人家,侄子处置叔叔,也是会被人说闲话的。 难不成陛下想处置六王爷? 先皇在世时,也想过处置这位亲弟弟。 但是都没成功。 六王爷虽然声望一落千丈,但是没有明确的证据。 想要处置一个朝廷亲王,还是不容易的。 李天轻咳了一声说道:“朕很难过。” “怎么会有这种流呢?一定是朕亏待了皇叔!” 众大臣懵了! 陛下的脑回路怎么如此清奇? 难道不是六王爷自已心思不单纯吗? 李天接着痛心疾首的说道: “都说皇室无情,但是朕不这样以为!” “朕自小也是六皇叔看着长大的!” “六皇叔乃大周的贤王!” 李天看着众大臣说道:“朕要分封!给六皇叔分封!” 群臣闻一怔。 还是唐孝仁率先回过神来! 他立马说道:“陛下不可啊!” “陛下万万不可啊!” 你们不同意就对了! 这个时代与现代学过的历史文化相似。 总的来说,就是从分封到州郡的历史。 例如周天子分封诸侯,每个诸侯都是一个小国家。 发展到最后,诸侯都不听命于周天子了。 秦朝行郡县制,用文官统理地方,废除了分封制。 后来历史中也有过反复的几次分封。 一次是汉初的各诸侯,闹出的七国之乱,用了两朝皇帝才彻底平复。 还有一次便是晋朝,各诸侯闹出的八王之乱,亲王间一顿互相残杀。 搞得百姓生灵涂炭,最后胡人进犯,开始五胡乱华。 自那以后,历朝历代便没有再实行过分封制了。 这个时代的大周与明朝差不多,朝廷虽然供养皇戚,却不会给封地。 所以李天一说分封,众大臣便立马反对! 就是要你们反对! 国事系统启动中! 重启分封制,分封六王爷! 选项一:坚决分封,大周国运-10000点! 选项二:放弃分封,大周国运不变! 提示:宿主解锁仁君称号,选项一可发挥双倍效果! 这就是了! 两万点国运! 李天说道:“朕意已决,众爱卿就去拟定计划吧,尽快开展!” “若有敢反对分封的官员,日后便跟随六王爷前去封地!” 这下众大臣全闭嘴了。 此时反对,若是真的就任去六王爷的封地,还不得搞死自已? 分封就是裂土分疆! 相当于自已领地的皇帝啊! 这时,内阁次辅贾仁义正了下朝服。 正打算冒死进谏的时候,唐孝仁突然咳嗽了一下,打断了贾仁义。 唐孝仁弯腰说道:“遵旨,陛下!” “内阁与礼部,这几天就拟定出一个方案来!” 李天满意的点了点头。 还得是自家岳父上道! 虽然背刺了自已好几回,但是交代的事总是能完美的做好。 不过李天的计划不止如此。 分封亲王,只是第一步! 像唐孝仁、兰德这种,没得赏赐,留在朝堂坏事的家伙! 以后全部可以外封出去! 朕每个月只要外封一个,很快就可以成仙了啊! 朕真是个小天才! 皇帝与首辅都赞成。 这项决策就这么决定了。 待决议完成后,系统立马开始了结算。 重启分封制,分封六王爷,大周国运:-10000点! 宿主拥有仁君称号,选项一将扣除双倍国运! 恭喜宿主,大周国运-20000点! 李天摆摆手说道:“内阁尽快提交一个方案上来,让六皇叔尽快去封地就藩!” “遵旨,陛下!” 待殿前会议结束后,返回内阁。 次辅贾仁义走到唐孝仁面前,他摆出请教的姿态问道: “首辅大人,刚才陛下提出分封制,您为何不出反对?” 首辅唐孝仁,在朝堂极有威望。 也是因为他支持,所以别的官员也不敢发了。 在任何时候,只要陛下和丞相都达成一致的事,别的官员是不怎么敢反对的。 贾仁义知道唐孝仁是个有抱负的官员,并不是那种只知道阿谀奉承的人。 所以回到内阁后,贾仁义向唐孝仁问道。 唐孝仁淡淡的说道: “如果是别的皇帝,我自然会反对。” “但是陛下不一样。” “当今圣上深谋远虑,不是寻常的帝王。” “圣上的心思,倘若不仔细揣摩,是没法领会透彻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