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番禺待了大半个月,终于跑遍大.大小小的供销社,达成合作意向的有整整二十家。 对于王向东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心里也是悄然的松口气,作为汉北县第一家盈亏自负的试点,肯定是备受关注,若是没能做好,等于宣判自己的死刑。 在那些领导的眼里,他王向东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以后但凡王向东想干点什么,上面的领导就会提起这次的盈亏自负试点,将他的污点无限放大。 只要说一句:放权给他,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还指望他能干什么? 就否全盘否定王向东的能力。 好在凭借他上一世的经验,大胆迈步第一步,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主动出击,到南方番禺闯出一条活路。 按照他的计划,只要番禺畅销,就能以它为中心,向整个粤省铺货,汽水这玩意只要好喝,在炎热的南方,那绝对是小书利器。 唯一要考虑的一点是,在七十年代,人们的购买力严重不足,大多数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穷人,所以前期毛利肯定不能太高,得先把东西卖出去,只要量大,还是能赚钱的。 半个月下来,张敏看王向东的眼神,早就变得热切且崇拜了,她对王向东这家伙越来越捉摸不透。 越是深入了解,越是让她觉得王向东深不可测,刚认识的时候,以为只是一个运气比较好的守山人,意外得到上面领导点兵,成为盈亏自负试点的厂长,她认为王向东只能算是临危受命或者是顶包的倒霉蛋。 一开始,她就觉得王向东是上面拉出来顶包的,毕竟现在全国上下,都是国营企业。 连吃饭都是大食堂。 搞一个盈亏自负的试点,那绝对是全国屈指可数的首例,一般来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么暴富要么坠入深渊。 对于一个只会在深山打猎的家伙来说,张敏觉得他没有那些力挽狂澜的能力。 当初答应给他帮忙登报宣传,也只是看在好闺蜜徐慧慧面子上,毕竟徐慧慧老爹徐通是三九机械厂的负责人。 很多时候,人家帮你,不是看你的面子,而是你身边人的面子。 直到现在。 张敏对王向东的看法彻底改观,这是一个胸有猛虎的家伙,随时择人而噬。 王向东见张敏怔怔望着他,忍不住打趣到,“怎么着,相处大半个月,是不是越看越觉得我的帅气无人可挡。” 张敏白眼,你的脸皮厚的无人可挡。 王向东让她晚上收拾一下,明天一早回汉北县。 张敏知道事情办完该回去了,但临了真的要回去了,心里莫名有些舍不得。 毕竟,在番禺只有她和王向东两个人,可以说这家伙完全属于她,两个人可以整日黏在一起。 她甚至自私的想过,要不怂恿王向东留下,两人在番禺过上没羞没臊的日子,最好再生两个娃。 但理智告诉她,这是不可以的。 她父母在汉北县,老了需要人陪,也不会同意她和一个有妇之夫鬼混在一起,这要是知道她和王向东鬼混,指不定气得心脏病发作。 这要是气出个好歹,张敏这辈子都无法原谅自己。 再说了,就算她能狠下心留在番禺。 王向东也不会跟她一起胡闹。 红星汽水厂偌大的厂子等着他回去,主持大局。 几十口工人眼巴巴等着他带着一起发家致富。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