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雨阅读>其他类型>开局把朱元璋认成爹> 第37章 当个丞相也有危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章 当个丞相也有危险!(1 / 1)

老百姓向来喜欢看热闹。 跟随着官兵的百姓不少,呼啦一长串队伍直奔丞相府而去。 官兵们做事干脆。 领头的是刑部官员,简单将汪家囤积粮食高价而沽的事当众说明。 几百名官兵立刻如潮水一般涌入丞相府,就将整个汪府的人控制了起来。 此时是中午,汪家人正吃中饭,几乎被一锅端,连带汪广洋带汪直仁在内,一个也没跑掉。 据说。 与此同时,抓捕外地汪家人的队伍也正在行进中。 很快。 原本高高在上的汪家,从汪广洋开始,被一一带上枷锁。 这一幕,让即使是见多识广的京城百姓也呆住了,他们从没想过当朝丞相就这样被毫无征兆的抓了。 哗啦啦大雨。 更显几分凄然肃穆。 朱林和幼娘撑着伞,站在丞相府对面的人群中。 朱林淡淡笑着。 柳幼娘紧紧抱着手,和其他老百姓一样,眼睛瞪得大大的,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 抄丞相府这种事,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看到的。 汪家人一个一个戴着枷锁脚链被押了出来。 几个脾气极大的汪家人吼叫着。 “你们这些混蛋!谁敢抓我?我可是你们的上官,五城兵马司副指挥使!刘千户,你们要造反呐?” “放开我!” “不可能,绝不可能!皇上对我们汪家恩赐不断,怎么会突然抄家?” “爹!你快跟这些人说说呀,你是当朝从一品丞相,他们竟敢如此对待汪家,一定有问题!” “我不服!” …… 汪家人叫喊着。 可紧接着,迎接他们的就是兵丁们的大声呵斥以及抹布塞嘴。 上了年纪的汪广洋披头散发,在雨中不住打着寒颤,嘴唇哆嗦,耳边嗡嗡直响,天旋地转,直到被推进囚车也没搞清到底发生了什么。 “爷爷!救我,救我呀,我不想死!” 叫得最大声的是汪直仁。 在普通人眼中,这是一个极为俊俏的贵公子,可此时,他红着眼,满是恐惧,脸上左右布满掌印,显然是过于吵闹被兵丁抽了耳光。 他叫喊着。 直到被人塞进一块肮脏麻布,只能呜呜的在兵丁手中挣扎着。 汪直仁被推出了汪府。 百姓们情绪也很高。 虽然有兵丁在外面阻挡着老百姓,但还是被老百姓不断向门口推去。 “是他!” 柳幼娘一下认出了狼狈的汪直仁。 “呵呵。” 朱林冷笑一声。 混蛋! 打死你也想不到吧,我个普通人,也能整死你个官三代! 混乱中。 汪直仁似乎看到了朱林,用舌头顶出抹布,朝朱林大喊道:“是你,是你!” “是我。” 朱林意味深长回道。 “你……” 汪直仁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兵丁推了过去,他扭头瞪着朱林,羞怒欲死。 此时,谁看到他狼狈都没不打紧了,但偏偏被个他瞧不上的朱林看到了。 这些日子他不是没想过去搞朱林,但官府不搭理,就连派出去的手下也不知所踪。 到头来。 他先完了! “丞相府,就这么被抄了?” 柳幼娘喃喃道。 “这就是我不想当官的原因,古代官场极为危险,稍不留神就被人给算计了,生死只在一瞬间,荣华富贵也只是一场惘然之梦,还不如安安生生的过太平日子好呢。你说呢?” 朱林沉声道。 “是啊,一声皇命,丞相府说抄就抄。幼娘此前还担心姓汪的找麻烦,没想到,他自己先玩完了!世事难料……” 柳幼娘叹了口气。 “没什么可惜的。”朱林摸了摸柳幼娘的肩膀道。“汪家罪有应得!接下来,你还会看到更多权贵落马,这只是个开始。” 轰! 秋雷滚滚。 震慑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很快。 当朝丞相汪广洋全家因为倒卖粮食被抓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京畿。 天还没黑。 源源不断的粮食就从京城各处私有仓库不断往米店送去。 刚开始。 粮食价格依然维持着半个月前四五倍的价格。 但是。 天黑时。 价格就已降到了半个月前水平。 到了晚上,权贵商贾还在不断卖粮,价格只剩不到一半,百姓卖粮排成了长队。 没办法! 权贵商贾们怕啊! 皇帝下手太狠了! 堂堂一品丞相仅因为孙子倒卖粮食,全家上下两百号人就全被抓了,谁都知道,就算罪不至死,汪家也不可能恢复到以前的荣光了。 官场现形更著。 当天晚上。 一些害怕和愤怒的官员纷纷给内廷递送参汪广洋的折子。 奉先殿。 太监们往来进出,奏折都堆成了个小山。 “好好好!咱一动真格的,什么妖魔鬼怪都出来了!朱林,你这一石数鸟之计,妙!太妙了!” 朱元璋双手背负,盯着奏折,一个劲笑着。 …… 胡惟庸等人的惊骇更不用说了。 胡府。 一帮嫡系在密室中焦急商议。 “此事不对!” “皇上突然下手,一点征兆都没有,就把汪家全部拿下了?” “说起来,还不得怪汪广洋那个败家孙子!明明不缺钱,竟在市场上大肆收买粮食,据说占了私人收购之数的三成。如此与民争利,洪涝可能性越来越大,朝廷亟需安稳粮价,汪家不是往刀口上撞吗?” “糊涂!蠢猪!” “汪相到底在想什么?他们家缺这点钱吗?” “该不会皇上察觉到了什么,会不会……接下来,对我们动手?” …… 几个官员极为恼怒,又非常的害怕。 汪广洋被抓,他们之前的准备和打算彻底被打乱了。 胡惟庸静静坐着,揉着额头,呲牙咧嘴。 汪广洋。 你什么玩意儿? 即将做大事,竟因为这种小事被朝廷一锅炖了? “好了!休得惊慌!”胡惟庸制止了嫡系们的慌乱。“汪广洋这事做得愚不可及,但罪不及你我,况且京城临难倒卖粮食最多落个撤职流放,他汪广洋绝不可能把我等的商议说出,不然,那可是灭九族的大罪。” “接下来,汝等切不可再生事端,做好本职之事,大事未成,都需低调,兵器制作,人员训练之事暂缓。” “是!” 嫡系们纷纷点头。 与此同时。 京城各处街道住宅区。 应天府衙役们正在张贴告示: 市场粮食供应充足,各家各户最多只许购买四十天口粮。 官差会随机地进入各户搜查,谁敢蓄积粮食待价高沽,以重罪论处。 一时间。 市场上的粮食供过于求了。 原本因粮食而带来的惶惶人心镇定了不少,老百姓们纷纷传颂着皇帝的英明。 …… 预备都察院监牢。 里里外外的人员忙得不可开交。 大明洪武十三年(今年)五月,朱元璋废除了延续一千多年的御史台,改设预备都察院,打算用两年时间接管前御史台的职能。 因此。 预备都察院的人员配备还不算齐全,院监也是新立。 谁能想到,第一批客人竟是当朝宰相汪广洋一家。 两百多号汪家人,从汪广洋到仆役,全被关进了监牢。 到了晚上。 男人的叹息嚎叫,女人小孩的哭闹哀鸣……让原本安静了好几个月的预备都察院监狱闹成了一团。 即使被抓,大部分汪家人态度也极为嚣张。 一会儿抱怨监狱太过潮湿,一会儿抱怨饭食难以下咽,将监狱看守们折腾来折腾去。 偏偏。 监狱看守们又不敢对这些汪家人太过苛责。 毕竟。 直到被抓进监狱,汪广洋的丞相之位也没被正儿八经废除,一些原本和汪关系不错的官员私下嘱托监牢上下对汪家好些。 所以,汪家人到了监狱后反倒也没吃什么苦,甚至还换上一身干净干燥的狱服。 只是。 这种情况到了晚上发生了变化。 那群黑衣人。 来了。s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