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窗外。 雷声突起。 大雨唰唰滂沱,雨水毫不留情打在了窗户上。 “你呀,该骂!” 朱林瞪了他一眼。 “为什么?” 毛骧有些发懵。 “还好你不是官,不然,我这个老百姓就得骂你是个自私糊涂官!”朱林用手指着对方的鼻子。“和做买卖相比,你最后所说的这事才最为重要!钱什么时候都可以赚,伤什么时候都可以治,但这灾难却不能不想立即办法防!” “我那个老爹也是,既然没有什么好法子给皇上,就来问我呀!满朝肉食者鄙,也才刚享了十几年太平了,怎么就把百姓性命这么不当一回事了?” “洪涝灾害不是小事,若朝廷没法子,就该去找民间有识之士。不然,洪涝一旦爆发,不仅伤害百姓,更可能引发疫病!” “结果,你倒好,跑我这儿,最关心的竟是治你屁股的药粉!这叫什么事儿?” 朱林长叹了一口气。 他是典型的华夏男人 上辈子。 即使他是孤儿,即使身上没钱,但在国计民生上,也能和周围人,甚至是一个陌生的士司机,聊上好一会儿。 或许。 这就是深埋在华夏男人骨子里关怀天下的基因吧。 被朱林一说,毛骧眼睛滴溜溜转着,露出羞愧神色。 “怪我怪我!实在小瞧了少爷,不知,少爷有什么法子呢?” 毛骧抬头问道。 “当然有!” “当真?” “不是真的,还是煮的不成?第一,制造泄洪区。金陵所在区域并不是该地最低,只需调集人手简单挖沟引渠,到时暴雨日渐严重时,雨水倾泻于泄洪区,即可大大减缓本区域洪涝水量。” 朱林的手指轻轻在桌上点了点。 “泄洪区!” 毛骧立刻露出惊喜神色。 这时代。 抵御自然灾害的方式还极其原始,大多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哪有问题解决哪里,很少提前预防,更不用说提前制造泄洪区了。 “第二,在高处建设临时避难点。洪涝持续时间毕竟不长,只要撑过峰点伤害即可。因此可在金陵城,比如钟山,这些高地营造避难点,雨水渐大到百姓无法支撑时,便可安排百姓避难。” “第三,准备好粮食麻布口袋药物等抗灾用品。平常之时,购买这些物资花不了几个钱。只要能安顿好民心,保障百姓安全,就算再大灾害无非也就是带来一些物质伤害罢了。” “当然,灾难过后,如果朝廷有钱,还可以适当给这些老百姓接济补助,那时,不仅灾难度过了,皇上威望必然也将更高,也算转危为机了。” “再者,到那时皇上铲除恶人,哪怕株连再广,血流成河,老百姓们也会拥护皇上的决定,其他人掀不起什么波澜。” 如果不是小二在旁收拾,朱林最后那话会说得更加明白。 毛骧当然懂。 只是。 他听完,愣在了原地,端着酒杯的手半天没放下。 他震惊了。 恐怖如斯! 朱林不过一个少年,但在抗洪抢险的国家性事务上,所提出的办法却如此连贯周全,堪称国士! “小二,拿纸笔来!” 朱林喝了酒,有点上头,忽然大手一挥。 “啊?” 小二愣了。 小二心中已是惊骇得无以复加。 起先还以为两人只不过是寻常百姓瞎咧咧,可说到最后,却让他连大气都不敢喘。 “愣着作甚?快取笔墨!” 毛骧喝道,狠狠的瞪了一眼小二。 没一会。 小二急忙将纸笔拿来。 朱林起身,将白纸铺好,拿着毛笔,聚精会神写了起来。 所写之策,除了他刚才所说的几个法子,还有其他抗洪抢险的技巧。 其实。 这些抗洪办法,在现代随便网上一搜,就是无数条。 却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能想到的。 洪涝灾害关乎金陵城百姓的安危,朱林非常上心,没多一会儿就写了好几张纸,密密麻麻。 毛骧和小二看得都快傻了。 写完。 朱杰将笔墨嘴吹干,折好交到了毛骧手中。 “傻狍子!这东西呢,你速速交予我爹,再转呈当今皇上!要快!” 朱林郑重道。 毛骧看着手中厚厚的一叠纸,倒吸一口凉气。 忽然。 他觉得手中的纸重若万钧。 “少爷!这就是你的治水之策吧?这下,那千金的赏钱定是咱家的了!” 毛骧高兴道。 朱林翻了个白眼:“千金不千金的我不在乎,重要的是,一定要当今皇上按照办法结合实际去做!战乱多年,百姓本就生活苦,好不容易天下太平,若死于这洪水,岂不可惜了?” “少爷……” 毛骧一颤。 经过这些天的接触,他知道朱林明明是个很喜欢钱的人,却没有想到,涉及国计民生,朱林的胸怀竟如此宽广。 千金。 即使对于天下首富都不是一笔小钱。 “好啦,你别喝酒了,赶紧把这抗洪之策送过去!” 朱林拍了拍毛骧的肩膀,面色沉着命令道。 “是!”毛骧被朱林这精神感动到了,语气激动到。“少爷,放心!小的定会将这份抗洪之策交到皇上手中!若真被启用,小的先替金陵城几十万百姓谢谢您了,当然,赏钱自然不会少的。” 朱林翻了个白眼:“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钱,赶紧走!不过,别忘了把酒钱付了!” “好勒!” 毛骧小心翼翼的将抗洪之策收好,又开开心心掏出了一锭大银元宝。 足足二十两! 嘶! 朱林倒吸一口凉气。 这货够有钱的,看来,当了皇商的仆人就是不一样。 一个时辰后。 皇宫。 倾盆大雨在奉先殿外哗啦哗啦下着。 噗噗! 朱元璋气的将几本奏折摔在大殿,气恼道:“朕养你们这帮废物有何用?尽是陈词滥调!这雨……眼看是越下越大,洪涝必然会来,结果……你们就给朕出些让老百姓自己解决的办法。那老百姓还要这朝廷作甚?” 坐在朱元璋身边的太子朱标身心一颤,他看着自己父皇生气的模样,自责不已。 堂下。 胡惟庸李善长汪广洋费震等人不敢作声。 李善长到底是这里资历最长之人,弯着腰将脚边的几本奏折捡了起来,叠在手中。 朱元璋又了一眼低头一不发的胡惟庸汪广直等人,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哼! 别以为你们这些小伎俩朕就不知道。 看来。 你们这些人已把自己的利益看得比百姓安危还要重要了。 竟在这种事上敷衍朕! 朱元璋面沉如水,身上散发出一股威严寒冷之气,顿时让整个大殿中的帝国核心们更不敢说话了。 “皇上……” 这时。 年近七十的李善长战战巍巍的捧着奏折走了出来。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