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雨阅读>武侠仙侠>继后> 第32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7节(1 / 1)

(' 于是后来,她就不去想那些事了。 七皇子大了后娶亲,对她一直很好。七皇子到底不是个白眼狼。 行宫里的付美人没能熬多久,太后过世后的第三年,她就过世了。后事是七皇子去操办的。 那时侯的七皇子还不够大,不过这件事他还是去了。 他后来也问过付凌霜一些过去的事,问过他生母小时侯是什么样子。 他也对付凌霜说过,母妃永远是我的母亲。跟生身母亲一样。 后来他也确实做到了。 一直孝敬母亲,真心孝顺。 十皇子一辈子跟八皇子就不对付,但是憨厚的人有福气。上头有七哥护着,下头还有十二弟帮衬。 是的,十二弟入学后,十皇子就跟十二弟凑一起了。 付凌霜笑十皇子倒是无心插柳,十二皇子可是陛下最小的一个皇子了,自然也是疼爱有加。 后来,付家付昂夫妇渐渐过世。 家里是付凌霜的大哥袭爵。 付凌霜老了以后,偶尔也会去两个儿子府上住一阵子,但是她更喜欢住宫里。 太后过世多年,如今爱看戏的人变成了一些年老的嫔妃。 后来嫔妃成了太妃,皇后成了太后,她们几个聚在一起就更爱看戏了。 可能是因为没有生育过吧,她一向身子不错,健朗得很。 八十六岁的时侯还耳不聋眼不花,就是腿脚走路有点费劲了。 不过她还是坚持要看看戏,要花园里走走。 那时侯,象儿的孙子都满花园跑了。 熙和帝的嫔妃们有几个比较长寿的,悫淑妃绝对是其中翘楚。 就连七皇子都险些走她前头。 她是九十七岁那年过世的。 从十七岁入宫开始,在这个宫中活了八十年。 彼时,已经是象儿的儿子继位了。 他和七皇子同一年前后脚去世,七皇子也就比她晚了几个月而已。 至于十皇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憨厚心宽,竟也一口气活了个八十四。 就因为这个,后世很多人考察历史的时侯,就坚决不承认十皇子不是她生的,就冲着这个寿数,这就是亲娘俩! 至于七皇子的身世,后事倒是没悬念,就是她的。 那个死在行宫里的付美人根本没有留下什么记录。 就算偶尔有个什么野史多谢一个付氏,可此付氏与彼付氏有什么不同? 年深日久,终究成了一个付氏。 偶尔要是有什么典籍记载说付氏只是个美人,还一直都在行宫养病。也会有人更正,说这就是错误的记载。 熙和帝的悫淑妃付氏,十七入宫,九十七岁离世,记录的明明白白。 历史便是如此,有的人在时间长河中多了许多本没有的光环或者罪恶。 而更多的人,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消失在了历史中。 千载而下,再也没有人能抓住那一丝丝的线索,那个人,也就跟从来都没有出现过一般。 可是转念想想,从古至今多少普通人,本来就不会在史书上留下什么,便也就释然了。 番外:平凡尊贵 后来人不知道李昭容年轻的时侯经历过些什么。 那便是熙和帝后宫中,斗争的比较惨烈的时侯了。李昭容也是受害的很厉害那一个。 这些事,始终没有闹出宫廷,随着李昭容的步步高升,四皇子的健康成长,这些往事也就渐渐没有人提起了。 偶尔有个嘴碎的老宫人或者是宫女说起来,就有一堆人不信。 可不是不信吗,太夸张了。 四皇子虽然自小被送出去,可回来的早,正是那个事儿还记不清楚的时侯。 没伤心几天就快要把周氏给忘记了。 他是回归亲生母亲身边,自然不一样。李氏失而复得,对他是万分的在意。 刚好李氏又是个聪明的,她的心思城府不逊于付凌霜,只可惜年轻时侯一着不慎才没了后续。 于是她用心维护之下,四皇子很快就不去记得之前的事了。 她们母子一早投靠皇后,四皇子又是最早跟玉珠儿玩的好的,待遇一直很好。 因为常去凤仪宫,见陛下的次数就多。 陛下也时常想的其他,好处也多。起名字的时侯,给他起了英延旭,旭日高升,也是寓意不错。 四皇子性子倒是没有随了他母妃,他也聪明,但是又不像是三皇子那样,叫人一眼看去就知道聪明。 他跟兄弟姐妹们都相处的不错,当然了,老大除外。 他是不会跟三哥一样觉得孤独的。 他搬去南苑的时侯,就好几个兄弟,日常更是满宫里跑。 老四老五老六老七年岁都差不多,还有玉珠儿,三公主五公主,还有进宫伴读的那些小公子和姑娘们。 可以说每天都热火 ', ' ')(' 朝天的。 李昭容失宠早,可也没做什么离谱的事儿,她只是失宠了,却没有得罪陛下和皇后。 所以四皇子的日子过得优哉游哉。 她们母子只需要谨记敬重中宫,然后帮衬东宫就行了。 这之余,就可以随便玩。 后来,南苑就是四皇子,六皇子,七皇子,八皇子这几个皇子最能玩。 飞镖就不说了,每天都要玩,差不多腻了,他们也都大了,就渐渐开始上真的弓箭了。 宫中也有校场,哥几个每天都去玩一趟。 玉珠儿和三公主也是,有时侯去有时侯不去。 她们不射箭,她们骑马。 渐渐的,宗亲们家里的孩子也都喜欢在校场玩。 这么一伙人一起,谁也不孤单。 李昭容也不阻拦,她给四皇子做了很多东西,比如马鞍下面的垫子,她说要保护马别被磨破了皮。 给他做露手指的手套,这还是跟皇后娘娘学的。 说射箭不要磨了手心。 给他做小书包,各种花样的,也是学皇后娘娘的。 李昭容也读书,可毕竟不是那种读了很多书的女人,她更侧重于关心孩子的健康,饮食,衣着。 但是时常跟玉珠儿混一起,四皇子也不可避免的在母后这里蹭了好多故事和知识。 有些故事小时侯听也就听个热闹,等长大了再去回味,才能品出其中真意。 才能明白当时讲故事的人其实在说什么。 他就这么快快乐乐的长大了,长大到了十七岁,封了雍王。 给他定的亲事还是仪敬公主和肃宁侯的幼女许氏。 这般家世,决计是不差了。 至少他上头几个哥哥们没有这个福气。 婚后日子过得也还算安稳,许氏生的不错,算得上是才貌双全。 也不知道是因为她出身不错,还是难得对了四皇子胃口了,这夫妇两个一直过得不错。说得上一句恩爱。 四皇子常进宫,不光在他母妃的宫中流连,还在凤仪宫里流连。 他一口一个母后,反正是众位庶出皇子里唯一一个能这么跟无眠说话的。 他在外头得了什么东西,必然要给凤仪宫送一份,哪怕就是外头的点心,他也是只要想着给母妃,那就定然有母后的。 无眠看得出,四皇子不光是为了讨好,他也有真心。 对于这母子俩,无眠可以说一句有恩于他们。她不屑于拿这点说事儿,可要是四皇子懂事,她当然也是欣慰。 所以一直相处的很不错。 渐渐的,四皇子在朝中也有了一些活儿,水患的时侯,就把他派去跟着治水。 他也成为了熙和一朝皇子里头唯二的有实权的亲王。 另一个就是寿王。 其他人要得重用,那都是下一朝的事了。 一年一年,李昭容还是李昭容,没法子,二品四妃满了。她也不好一下子就越过她们去一品。 不过也没关系,后宫高位多少年都不动了,大家待遇都不错,也没什么好争斗了。 四皇子有了实权后,忙碌了些,但是初一十五必然进宫请安。 除非不在京城,他不在,他王妃也要请安去的。 ', '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