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雨阅读>其他类型>贾平安贾蓉蓉> 第六百六十九章 宁古塔巨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六十九章 宁古塔巨变(1 / 1)

因为我主掌了宣国,就会向大夏宣战向齐国宣战,到时候我们就有了共同的敌人。” 一句话,听在了杨敏君耳中,让她瞬间无。 “怎么?你不相信?” “没错。”杨敏君在片刻的恍惚之后,点着头。表示他的确有些怀疑。 “嗯,怎么说呢。宣国现在的政策说起来还是你儿子制定的,那就是不参与外部争斗,对吧。” “对。” “那即是不参与,他们就不可能帮着任何一方,你复国也就没有希望。本王不同,我现在已经与大统牵上了线,他们答应支持我上位,我也答应成为了宣国的新皇之后,就会与他们一道出兵对付大夏。” 杨敏君是聪明人,自然听懂了其意,“所以,你愿意帮着我光复苗国。” “是的,你很聪明,如果我当了宣国皇帝,自然会站在大统这一边,那个时候,你的敌人也就是我的敌人,我当然会帮你。只是我也有其它的要求。” “请说。” “两件事。第一,你要帮我上位。第二,苗国复国之后,你要以宣国马首是瞻。” “让我们苗国对宣国称臣?” “难道不行吗?你可以好好想想,如果没有我们宣国的支持,你所谓的复国就是镜中花,水中月罢了。” “这...我同意。”几乎没有什么迟疑,杨敏君就答应了下来。 向人称臣的确有些丢脸,但总要好过复国无望吧。 只要苗国能复建,不要说称臣了,就是让她年年上贡大笔金银她一样会眼睛不眨一下。 这就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女人。 “哈哈,看来我们是达成了一致。那好,接下来我们商量一下以后的计划吧。”八贤王很高兴,得了杨敏君的支持之后,他就有了更多的底气,再不是一无所有,做起其它的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许多。 杨敏君也很高兴。 眼看着坐吃山空,长久下去不是办法。八贤王找上门来。 双方合作,粗看对方占得的便宜更多,但只要能帮她复国,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再说了,谁说自己重建苗国之后,就一定要称臣? 自己有了实力了,有了军队,有了地盘之后,难道就不能反悔了吗? 别逗了,所谓的协议,本质上就是用来撕毁的好吧。 两个都是有野心的人,这就达成了一致。再然后就是商量细节,包括接下来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等等。 ...... 宁古塔。 八月十七出城,十月初三到达宁古塔。 前后用了近五十天的时间。 没办法,跟随队伍的家眷太多了,以至于根本就走不快。 好在,还是顺利到达,一路之上并没有人进行阻拦。 时隔两年多一点,贾平安再一次回到了这片土地之上,还是颇有感慨。 所不同的,上一次自己来到这里,是被流放,这一次却是主动要求。 且在宁古塔之外,昭武将军任青虎,还有黑卫古明月,早已经带着一众人等早早等候。 入城。 安置。 足足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一切事情捋顺,宁古塔的机器开始运转,变得欣欣向荣。 十月,宁古塔下起了大雪。 但在数万人的军营之中,将士们的训练从未停止过。 乱世之中,拥有一支强大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不而喻。 贾平安要做的就是训练出一支支精锐之师,以保证时间合适,便能出征。 做到在战场之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至于说这样的准备到底有没有用。 贾平安认为,一定是有用的。 别的不说,袁克敌也好,还是自己母亲杨敏君也罢,都是有野心的人。 有他们在,就不怕宣国不会出事。 他需要做的,就是在出事之时,能够率军南下,军队能够如臂指使。 军队的训练,自然有一众将领们前去监督。贾平安需要做的,是如何的发展经济。 再不用屈居于人下,空间中的好东西,就可以拿出来了。 关于这个问题,他特意找来了杜明庆,共同商议解决的办法。 “安国公的意思是,你有办法可以弄来很多社会上所缺之物?” “没错,吃穿用行,我都可以解决。”面对着疑问,贾平安很自信的给对方吃了一颗定心丸。 就在贾平安回到了宁古塔的当天晚上,空间中再一次出现了变化,成匹的绸缎如小山般堆在一起。 更厉害之处在于,每天这个数量还会有所增加,只是数量并不如第一次提供的那么巨大而已。 但这对于只有宁古塔一处地盘的贾平安而,已然足够,且剩余很多。 后来想想,空间真是很人性化,急他之所急,想他之所想。 即是如此,贾平安更没有理由去摆烂,而是应该做更多的事情,至少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如此也不枉他来到这里一次。 眼见贾平安说的是如此的信誓旦旦,杜明庆犹豫了一下之后道:“这样说来,的确应该想一个好法子,不然的话,其它商人得知消息,定然会前来购买,那样的话,好处还会落在权贵手中,百姓是得不到什么真正福利的。” “没错。杜大人考虑的正是我忧虑之处。这一次找你来,就是商量怎么样即可以把东西送到百姓手中,又不能便宜了那些权贵商人,同时还要保证百姓工作的积极性。” 直接发给百姓不好吗? 当然不好。 如果什么也不做,就有好处可拿。第一次,别人会感谢你,但第二次第三次呢? 生米恩斗米仇! 一旦形成了习惯,以后不给了,那就是乱世之时。 且惰性一旦形成,想要再恢复过来,那付出的精力和时间只会更多。 杜明庆是明知道坏处,却是想不到更好的办法。虽然他任宣国的户部尚书多年,对于如何抓经济可谓是行家里手,可时代的局限性,还是让他想不到办法。 还是贾平安,出了一个主意,提出了票证制。 这才让杜明庆茅塞顿开,直呼妙哉。 票证的存在,可以在一定形式上取代银两,购买自己所需之物的同时,也可以将外来的银子抵挡于外,让权贵和商人想打主意而不能。 当你有银子也买不到所需之物的时候,票证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这一切想要实现,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物资要充裕。 不然的话,票证有了,却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兑换,这将会大大打击大家的积极性。 而这个问题,有贾平安在,有空间在,正好可以解决,这便是皆大欢喜的场面。 “好,我带人去做计划,回头再与安国公商议。”杜明庆颇为激动的说着。他个人是很喜欢这样的创业过程。 至少在贾平安这里,他可以畅所欲。 只要你说的是对的,哪怕就是出不敬也无所谓。 且,在这里做的一切,都是真心为民。 这正符合被杜氏一族踢出的杜明庆心思。 好,你们权贵不要我是吧,那就不要后悔。 还有,贾平安给自己安排的手下,都十分尽职尽责,但凡是他安排下去的事情,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执行。 不像是在昌都,他虽然是户部尚书,但所下的命令,符合权贵利益的,有人去做。反之,就是互相踢皮球,再好的政策执行不下去一样是白搭。 有着杜明庆这样有经验、有能力,想做事的官员。 又有一众贾平安的学生,个个充满着朝气,宁古塔的百姓算是有福了。 短短七天之后,票证政策便出炉,并被执行。 这个速度让杜明庆回头看看都为之咋舌。 伴随票证制度一同出现的,还有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 肉食、蔬菜、布匹、衣物、马车、耕牛等等纷纷出现在了店铺之中。 对于冬天竟然还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就没有人不惊讶的。 而只要你有票证,在辅以一定的银子,就可以购买到任何想要的东西。 问题来了,票证怎么获得呢? 很简单,为安国公做事。 比如说修建房屋。 冬天建房,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突然来了这么多人,以宁古塔的体量根本无法装下。现在还有很多百姓是很多人挤在一起呢。 兴建新的房屋就是刻不容缓之事。 有困难不怕,创造条件上就是。只要百姓有热情,冬天建房也不在话下。 反正又不是建楼房,只要人能住,能遮风避雨,保暖就行了。 先临时住着,等明年开春之后,建房、修路、开垦荒地等等,就有的是活等着大家了。 物品的繁多,充足的供应之下,百姓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整个宁古塔,每一天都会有所改变。由一个小城,逐渐向着中型城市发展着。 相比于宁古塔每一天都在向更好的方向变化。宣都城中,杨敏君和八贤王也在暗中行动着。 按着计划,他们需要拉拢更多人,站在他们这一边,然后等待着一击必杀的机会。 这个计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很困难了。 无它,容不得一点消息的外泄。 一旦策反不成,暴露了自己,不仅事情无法完成,不仅要功亏一篑,便是八贤王和杨敏君的生命也会受到威胁。 _l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