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雨阅读>其他类型>剑走偏锋的大明> 第五百五十四章 再偷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五十四章 再偷溜(1 / 1)

再偷溜 妙真:…… 她只当什么都没看见,上前伸出碗。 老道长很喜欢妙真,所以给了她一大勺菜,里面还有好几块从潘筠那里抖下来的肉片。 妙真乖巧的道谢后离开,默默地想,所以这有什么用呢? 抖掉的肉和菜转了一个弯,最后还是到了潘筠的碗里。 妙真倒给她不少菜,撕开一个馒头,把一半递给正低头猛吃的潘小黑:“小师叔,我觉得小黑最近饭量见涨。” 潘筠:“它修为长进了,所以胃口比以前好。” 潘筠把一个馒头掰开,往里怼了两筷白菜和两块肉,放进潘小黑的两个爪子里。 学宫食堂有一点好,菜色清淡,油盐绝对不会超标,所以啊,整座学宫,从老师到学生,就没一个胖子。 也很适合猫的口味。 潘小黑吃得津津有味。 潘筠看着它,怀疑它就是因此喜欢上猫身,不再心心念念想着回归本体。 毕竟,猫可以品尝天下美食,灵境可没这个能力。 潘筠嘴角微翘,果然,欲望难消,却易生。 潘小黑现在胃口大涨,对自己的饮食也关注起来:出门历练,我们是不是要多准备一些干粮? 潘筠:谁出门历练准备干粮啊,出门在外,当然是要多准备钱,然后尝尽所经之处的美食了。 潘小黑:你有钱吗? 潘筠一顿,抬头看向妙真:“最近有什么赚钱的法子适合我吗?” 妙真想了想后道:“昨天休沐,我们下山又碰到了上次见到的那求符的富家公子,他又来求驱邪符了。” 潘筠:“他们家是有多邪,才一个月来两趟?” 妙真:“我经过他们身边时听他们主仆议论,还打算花重金请一个道士回去看看呢。” 潘筠:“重金是多重?” 妙真伸出一根手指:“上限一百两。” 那的确是相当的多。 因为,即便是龙虎山上有一些名气的道士,上门底价也就二十两而已。 一般点的,比如她这样的,没有在民间打出太大的名气的,却又有道职在身的,底价十两; 像妙真,五两! 妙和和陶岩柏法事做得更不好,成绩单都不出彩的,更是一二两就能请。 这个价目表在学宫学生们之间流传,大家私底下都很遵照这个价目表喊价。 据说几十年了,这个价格从未变过,物价稳定得很,户部都要甘拜下风。 潘筠加快了吃饭的速度,上门是不可能上门的,但她可以卖符。 潘筠回去就漱口净手打坐,然后一张金粉符纸,开始画辟邪符。 符文顺畅落笔,笔抬符成,灵光闪过,元力牢牢地抓住灵气,隐于符文之间,一张辟邪符就算成了。 潘筠自己欣赏了一下,满意不已。 金箔符纸更加珍贵,潘筠打算留着关键时候骗……哦不,是引诱,所以没动。 她拿出普通的符纸,挥挥洒洒画了有十张辟邪符。 将符纸收好,天还是没黑,她这才按纳下情绪,跑去斗姆殿搞卫生。 斗姆殿值守的师兄默默看了她一会儿,将扫把递给她。 潘筠立刻接过,笑嘻嘻的:“师兄,这三日都是你替我打扫的吗?” 师兄面无表情:“偶尔妙真师妹也过来帮忙,不过他们替你的这三天可不算在你的罚期之内,所谓罚,须得亲力亲为,我们和刑法堂那帮人可不一样,这是真人亲自下令惩处……” 潘筠连连点头表示理解:“我懂,我懂,这三天顺延,我一定将罚期都补上。” 师兄这才点头,挥手道:“去打扫吧,还有,烛台也要擦一遍。” 潘筠应下。 这一干就干到天黑。 她从斗姆殿出来,路上已经没什么人,大家都回屋清修或是酝酿睡意了。 偶尔有人与她擦肩而过,也是练功回来晚的,脚步匆匆。 潘筠从他们身边匆匆走过,不知不觉间就走到了围墙边。 她快速的左右一看,没发现人,立即就飞身而起,手在围墙上一攀就飞跃过去,而后轻巧的落地。 这边是大上清宫,从三十六雷殿和天皇殿之间的甬道穿过去便是后土殿。 潘筠不是 再偷溜 她看了一眼高高的墙头,开心的回头,便与昏黄月光中一个人对上目光。 潘筠:“李师兄?大半夜的不睡觉,你偷溜出宫做什么?” 李文英:“……你倒是会倒打一耙,你要--gtgt不要看看位置?我是面朝龙虎门,显然是公干回来晚了,你才是面朝上清镇,一副偷溜下山的模样。” 李文英哼哼:“说,你偷溜出宫干什么?” 一刻钟之后,俩人出现在上清镇的街头。 和清冷安静下来的学宫不同,上清镇还是热闹时候。 街上叫卖的,吃饭的,喝茶的,谈天交换信息的声音混杂在一起,安静瞬变热闹,让潘筠有隔世之感。 潘筠扭头去看李文英,不解:“这么热闹,你怎么舍得回宫的?” 李文英上下打量她,乐道:“我又不是小孩子,并不是那么喜欢热闹。” 潘筠嘀咕:“我也不是。” 李文英将手背在身后,问道:“你要找的人在哪儿?” 潘筠看了一眼热闹的大街,直接往里走:“在全上清镇最好的酒楼里。” 富家公子怎能不住在平安酒楼里呢? 潘筠直接找酒楼里的伙计打听。 伙计快速看了一眼李文英,就指着后院道:“那位贵客住在后院乙三房。” 俩人当即找过去,潘筠一直扭头看李文英。 李文英目不斜视的伸手推开她的脑袋,掰正后道:“小心把脖子扭断了。” 潘筠:“李师兄,这家酒楼莫非是你的?” 声音里的兴奋几乎要溢出来了,惹得李文英都不由偏头看了一眼她:“不是,跟我毫无关系,你怎么不那么高兴了?” “感觉心口缺失了一块,我本来想跟你做异父异母的亲兄妹的。”潘筠目光有些忧伤。 李文英:“……你四师姐没与你说吗?上清镇里最好的店都是天师府开的。” 他虚空点了点眼前的酒楼:“平安酒楼、神仙楼、霓裳楼,还有沿街两边的铺面,七成属于天师府,余下三成,一成是第三姓,两成是张家各房的产业。” 潘筠嘴巴微张,沉声道:“原来我和四师姐真的是异父异母的亲姐妹啊。” 李文英不由笑出声来。 虽然是玩笑话,但……天师府和张家可真有钱啊。 难怪江南的大土豪们都圈地圈人,张家却能一直置身事外,因为他们根本就用不着。 潘筠喃喃:“打铁还得自身硬啊,有一门技能是多么的重要……” 张家能超然物外,不去争夺普通百姓赖以生存的土地,不就是因为这整个上清镇都是他们建设的,又有符箓和法剑在手,完全可以不靠土地吃饭。 李文英听到了她的嘀咕声,笑了笑道:“不然,你以为学宫这么多弟子,只靠你们交的那点束脩就够维持了吗?” 他道:“光是你们的吃穿便耗费不少,更不要说各种修炼的资源了。而除了学宫之外,天师府还要维持各地道纪司的运转,手底下养着一大批人,你觉得凭朝廷拨的那点款项就能养活这么多道士了?” 潘筠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 李文英冲她笑了笑道:“百官对僧道颇有微词,虽说儒道释早混杂在一处,个体论及道都受三方思想影响,但只要在整体上谈论这件事,百官莫不想取缔僧道。 道衍多厉害,靖难功臣,太宗心腹,他在朝时,百官无不信服,结果晚年一本《道余录》让他断亲绝友,他功勋如此,百年之后依旧因为身份和一本《道余录》被泯然于史,何况我等?” “朝廷拨的钱勉强养着在职的道士,而天下道士除了有职的道士外,还有许多无职和拿不到度牒的,天师府要管理他们、要支助他们,那就得有足够多的钱。” 并不是拿不到度牒的僧道就不是僧道。 朝廷和民间都需要给他们一点生存空间,丁是丁卯是卯,只会将矛盾激化。 作为天下道士的管理机构,天师府的职责之一就是管控天下道士的动向,不让他们作乱,维持稳定。 而维稳,就得花钱。 一个道士,学道二十年,死活就是考不上度牒,天师府就得想办法劝他回家,娶妻生子,孝敬父母,从事生产劳动,为国家纳税。 什么? 舍不得道,还要修? 那没事,可以居家清修。 道嘛,修身修心,溯本追源,在家清修也是一样的。 十个道士有九个考不上度牒。 所以天师府每年都需要拿出一大笔钱扶助无牒道士安身立命。 就这样,他们还时不时的被官员弹劾,皇帝训斥呢,因为民间滞留无籍的僧道过多。 潘筠摸着下巴道:“若僧道也缴纳赋税,他们是不是就没有弹劾的理由了?” .b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