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软(昨天) 陶季并不怕他们,弹了弹衣摆上的灰尘后道:“实话不好听吧?别忘了,我家的祖田、菜地,在场的每家都有份。” 此话一出,两个青年都握紧手中的锄头,停下了动作。 陶季无视他们,哼了一声,转身就走。 他一走,一个青年就忍不住将锄头砸到地上,怒道:“爹,我们家分了他家多少祖田?还回去!” “你闭嘴。” “就那么几分地,我们一家要一辈子被他戳脊梁骨吗?还回去!” “我们就是还,也没人接啊,他现在是道士,又不住在村里……” “那是他的事,或卖或丢荒,都是他的事,总之我们家就要还回去。” 陶族长出声,“够了,多少年前的旧事了,地早混在一起了,你爹又能分出来吗?” 要是以前,陶族长开口了,青年即便心中不服也不敢再说话。 但经过这一出,青年不怕陶族长了,甚至对他当族长产生了怀疑,直接歪头啐了一口道:“总有一个数吧?大不了我还他一亩地,我也不要受这窝囊气!” 陶族长见他敢当面顶嘴,本就通红的脸色更是发紫,眼前一顿顿发花。 他扶着凳子缓缓倒下,喃喃念道:“反了,反了,你们都无法无天起来……报应,这是报应啊,一定是陶季在诅咒陶家……” 陶族长仰面倒在了地上。 “族长——” 院子里乱成一片。 已经走出大门的陶季脚步微停,回头去看。 玄妙跟着停下脚步,轻声道:“你是大夫,想治就去治吧。” 他们师兄妹几个中,嘴巴最坏的是陶季,心最软的也是他。 潘筠都要比他心狠很多。 玄妙不想这些小事,小人成为他的心魔。 陶季脸色沉凝,收回视线,没有回头,却也没有就走,而是冲一个小孩招手,将一个药瓶交给他道:“拿进去给族长吃。” 直到听到院子里陶族长吃下药,陶季才离开陶家村。 陶季的药很管用,一颗下去,陶族长就悠悠醒转,但右手发麻,竟用不上力来。 他恐慌不已,连忙开口:“陶季呢,快请他来给我看看……” 话一出口,大家都沉默了。 陶族长也呆住了,他声音含糊,连舌头都控制不住了,这一怔,连嘴巴都控制不住了,一串口水从嘴里溢出。 察觉到自己的异状,陶族长内心一片绝望,他颤抖着手去拽儿子,眼睛努力的向门外看。 他儿子会意,一边叫人帮忙把他爹抬回去,一边拔腿去追陶季。 现在能把他爹治好的就是陶季了。 陶季已经上马,和玄妙骑马离开了陶家村,两条腿根本就追不上。 而三清山离陶家村有一段距离,陶族长的儿子追出去一段路便放弃了。 靠两条腿跑,他得跑到天黑才能到三清山。 陶季和玄妙先回大集上把租来的车还了,然后才牵着王璁的马回山。 才进村,就看到靠在桥边的潘筠和妙真三个,四人身边围了一群少年少女,人手一个冒着热气的米糕,正在一边换手,一边小口的啃吃。 陶季忍不住脚步微顿,深吸一口气,整个村子都飘散着食物的香气。 临近过年,各家各户开始准备年货,磨豆子做豆腐的,磨面粉做包子的,还有磨米粉做糕点和米粉条的…… 孩子们闻着各处飘出来的香味到处跑。 也是为了孩子,大人们才做这些吃的。 用大人的话说是,“别人家都做了,我们家不做,家里的孩子出去看见别人吃,多可怜?” 这年月,粮食精贵,谁也不好意思吃人家的。 所以家家户户都做,但又做的不全都一样,这样走得比较近的几家还可以交换着吃。 孩子们也从自己家里带出米糕、粉团子等点心,交换着吃。 只有潘筠四个,他们是纯讨食的。 陶季见了便心疼,和玄妙道:“师妹,我们也磨些米粉和面粉做点心吧。” 玄妙沉默了一下后道:“我可以推磨。” 陶季就只当她同意了,立即道:“我这就上山拿米和麦子下来,还可以再磨些黄豆粉……” 陶季一瞬间已经计划好要做的点心了,道:“我们可以做米糕、白糖糕、酸枣糕、灯芯糕和茶饼。” 玄妙都惊了一下,“你都会做?” 陶季点头。 玄妙:“我只见过你做米糕和酥糖。” 陶季:“这几年光顾着修炼和给你炼药,所以做得少了,我小的时候,逢年过节,师嫂都会给我们做这些糕点吃。” 陶季的手艺都是跟师嫂学的。 (请) 心软(昨天) 潘筠捧着热乎乎的糕点,抬手和他打招呼,“三师兄,四师姐,你们回来了?” 其他人也纷纷叫人。 玄妙微微颔首,陶季问道:“你们糕点吃的谁家的?” 潘筠指向王小井,“他家的。” 陶季就点头,决定明天给王家送回礼。 “岩柏,我和你父母都说好了,他们答应让你去求道了,以后你就在山上修炼,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忙就不回去。” 陶岩柏松了一口气,问道:“三师叔,你见到我妹妹了吗?” “见到了,我把你给我的钱袋子和书偷偷塞给她了,”陶季道:“放心吧,她可比你机灵多了,我听村里人说,她正跟人学针线,学得很好,因为想让她学一门手艺,将来好出去赚钱,今年你爹他们都没让她上山打柴了。” 陶岩柏心彻底放下,决定过段时间再回家看看她。 玄妙对四人道:“你们去把磨坊打扫一下,一会儿我们拿米和黄豆下来磨。” 四人一听兴奋起来,“我们观里也要做好吃的?” 陶季见他们如此高兴,便不由笑起来,“总不能让你们跟馋嘴猫似的,一直看着别人吃吧?” 四人欢呼起来。 玄妙走了几步停下,回头问妙真,“你们什么时候从城里回来的?王璁呢?” 妙真:“刚回来,大师兄带年货上山了。” 正巧王小井拿东西出来分吃,小师叔也在桥边吃得正香,他们三个就留下了。 玄妙就道:“把王璁叫下来推磨。” 汾水村有两个石磨,一个在村口,一个在村中央。 是全村共有,平时大家磨米粉、面粉、黄豆粉等各种粉,都是用的这两口磨。 他们要磨的东西多,而现在已经是下午,所以玄妙决定两口磨一起动起来。 正好,村里人都是今天凌晨起来排队磨磨,现在刚刚结束不久,他们前面没人,后面也没人。 不仅王璁,王费隐都从山上下来了。 村里的老人们纷纷凑到磨坊和王费隐说话,主要是教训他,“费隐啊,怎么现在才来磨米粉?” “都是和你学的,几个孩子也越来越懒了,以前陶季多勤快啊,都是被你给带的……” 王费隐坐在石头上和他们聊天,“我们这是特意避开时间,让乡亲们先用。” “可拉倒吧,你们连米和黄豆都没泡,不磨湿的磨干的,可见就没想起来做,这是看村里都做,孩子们可怜,这才临时决定做的。” 王费隐也不否定,直接道:“还是五叔你聪明,一猜就中。” “咦,费隐,你们不是修道会法术吗?不说点石成金,怎么把米变成米粉也不行?” “谁说不行?”王费隐指着正在推磨的王璁道:“你们看,从磨口那里落下来的是什么?不就是米粉吗?” 众人:“……这个我们也会!” 王费隐就摸着胡子笑眯眯的道:“所以大家伙都会法术嘛,哈哈哈哈……” 潘筠哐哐的用勺子往石磨空里加米,“这就是村里人对三清观既信又不信的原因吧?” 王璁一边吭哧吭哧推着磨走,一边喘气回答,“我爹说了,我等修道之人,可以让人相信,但不能让人迷信;而百姓对玄术、法术一类东西,可以相信,但不能迷信。” 潘筠琢磨了一下,点头:“大师兄说的话就是有哲理。” 王璁推着石磨,半死不活的点头。 潘筠看不下去了,放下木桶,拉住人往后一拽,“我来,看你磨磨我真着急。” 把添米的事交给他,潘筠双手握上磨杆就走。 见潘筠哐哐哐一顿快速走,王璁连忙一边加米,一边叫道:“小师叔,慢一点,这石磨太快,磨出来的米粉就不细腻了。” 潘筠这才放慢速度。 最后她嫌弃两只手麻烦,就用一只手推着石磨往前匀速走。 王璁一边加米,一边羡慕的看着她,“小师叔,你力气真大。” 潘筠:“你元力深厚也可以达到,再不济,内力深厚也可以。” 王璁道:“我今天去买年货,耗费太多心力体力了,要是往常,我不会那么快就喘气的。” 潘筠没有感情的“哦”了一声。 王璁觉得她没相信,但她又不明说。 他暗暗发誓,待他回去,明天就开始努力修炼,不为保住玉佩空间,只为磨粉,他也不能让小师叔太看不起。 然而第二天,王璁就赖床上起不来了。 今天怎么那么冷啊? 王璁窝在被子里不动,王费隐先是咚咚敲门,最后是哐哐砸门,在外面暴躁道:“还不快起床,就你没起了,你怎么当的大师兄?”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