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是李德海,他是皇上身边的大太监,但凡他出现,那必定是与皇上有关,“李公公?找我何事?”
李德海近前回禀,“启禀公主殿下,昨儿个您说皇上的弓太沉,不趁手,是以皇上特地命人找了一把小一点的弓,更适合女子拿握。奴才奉命将弓送至绛雪轩,却不见您,便出来找您。”
当时昭岚也就是随口一说,目的是想在赵启越跟前示弱,想让赵启越主动来教她。谁曾想,赵启越竟会将这句话放在心上,还送来一把弓?
昭岚暂时猜不出皇帝的用意,但至少这对她而言是个好消息,“皇上有心了,我这就回去欣赏皇上所赏的那把弓。”
她才抬步,又一次被秦嬷嬷拦阻,“公主尚未背诵宫规,不可擅自离开。”
昭岚眸光一凛,“方才嬷嬷诵读的宫规上说,皇上和皇后娘娘赏赐,必须亲收谢恩,那么我回绛雪轩谢恩,便是履行宫规吧?”
道罢昭岚又转向李德海,“李公公,我没记错吧?”
李德海颔首以应,“宫规上确实有这么一条,公主殿下并未记错。”
公主要谢的是皇上的恩,秦嬷嬷若是再拦,万一李德海到皇上跟前嚼舌根,秦嬷嬷很可能会被连累。
思及此,秦嬷嬷只得就此罢休,眼睁睁的看着公主离开。
回到绛雪轩的昭岚这才见识到那把弓,比之皇帝的那把小一些,她试了试手感,没那么沉,的确更顺手。弓柄上镶嵌着砗磲、珊瑚,绿松石和红纹石等各色宝石,精美繁复,看着便赏心悦目。
李德海又补充道:“皇上说,公主若是有兴致,随时可去校场练习。不过天儿已入夏,越来越热,公主可等清晨或是傍晚过去,以免被晒伤。”
“还是皇上考虑得周全,替我多谢皇上,我会勤加练习,不辜负皇上的教导。”随后昭岚给盈翠使了个眼色,盈翠拿了些碎银,昭岚见状,不动声色的上前,无视那些碎银,直接拿了一整锭银子给他。
李德海赶忙摆手,“此乃奴才的份内事,公主殿下万莫客气。”
昭岚执意将银子塞给他,温声劝道:“今儿个天热,劳李公公走这一遭,回头打些冰镇的黄酒,解解乏。”
公主坚持要给,李德海若再推辞,倒显得有些不识好歹,于是他顺势收下,谢过恩之后就此告退。
人走后,盈翠奇道:“恕奴婢多嘴,虽说咱们不缺银子,可今后打赏不在少数,若是每个都给这么多,时日一久,怕是吃不消啊!一开始给的多,往后若是给少了,只怕他们又会嫌弃。”
昭岚沉吟道:“李德海不一样,他是皇上身边的人,我自然不能怠慢,往后宁心殿的人过来,一律赏十两,其余宫里的,给碎银即可。”
宫里本就是看菜下碟的地儿,倒也不能怪她势利。为了能更好的生存,昭岚只能区别对待。
且说秦嬷嬷回去后便将此事上报给惠妃,惠妃不禁在想,李德海去得那么及时,究竟是巧合,还是皇上有心搭救那位公主?
为验证自己的猜测,惠妃遂又下令,让秦嬷嬷再去一趟绛雪轩。
秦嬷嬷得令照做,去往绛雪轩,将一本宫规守则交给她,“那会子公主并未背下宫规,那便抄写十遍,明日一早上交。”
看着桌上那本厚厚的册子,昭岚不由皱起了小山眉,“我多读几遍,会背即可,没必要再抄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