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文姝紧跟着点了点头,正如李铮所言,她并不认为,自己有错。 叶秋云板着长脸,对自己的女儿,又疼又怨恨。 “你走,别再让我看到你!”那二皇子有什么好的?哪里比得过大皇子? “娘,姝儿不走!”李文姝跪在了叶秋云面前。 但,还是被叶秋云无情推离, “走啊,从此,就当我没生过你这个女儿!” “秋云!”李铮厉声, “你将她赶走,她能去哪儿呢?” 叶秋云不理会李铮,紧咬着牙关,怒眼看向女儿, “你是要将全家人都害死了,你才安心吗?” 姝儿留在这里,若是被别人看到,这婚不是白逃了吗? “我走、我走就是了。”李文姝叩别父母, 转身便走。 她觉得,母亲不理解她,内心第一次对母亲有了怨言。 李铮知道秋云用心良苦,但是,他不能看着女儿流落在外。 他快跑着,追上了李文姝, “姝儿。” 李文姝回头,“爹爹,你放心,女儿不会有事的。” 说罢,她还是挣脱了李铮手腕,这一次,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而就在李文姝离开的当日下午,李铮就和顾谦一起,出兵北伐。 战中艰苦自不必说、 这一仗,李铮稳住了北齐,使得两国之间,再次陷入短暂和平。 而在此战期间,李文姝消失的无影无踪,她和贺霖一起,过了数月无拘无束的快活日子。 出征归来的李铮,本想着陛下忘了先前,女儿逃婚之事, 不想,等待他的,是陛下愈发深刻的忌惮。 李将军军威赫赫,功高盖主、 三军将士皆听命于他,对此,陛下心里发怵。 李铮看破,并不说破,只一心想着,安然度日。 不想没几日,他就被奸臣弹劾,翻起了李文姝旧账,说他暗地里,早就是三皇子贺轩一党,留下,迟早是祸患。 而此时的三皇子贺轩,还身在囹圄。 莫须有的事情被人传开了,久而久之,陛下对李铮,愈发的忌惮。 虽说,他是绝对不会允许一个残废儿子登上帝位。 但是,他更怕这贺家的江山改姓了李。 正当陛下想着,该以何种方式,架空李铮兵权, 就有北齐奸细混入了东津上津,传言,李将军有归顺北齐之意, 说什么,北齐许了李铮,至高荣耀,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陛下初听,内心是不信的,但是,架不住周围疯言肆起, 陛下由此,下了决心,李将军定然不能留了。。。 他下令,要将李家、 满门抄斩! 毕竟,通敌叛国,可是重罪,定当处于极刑。 顾谦慌了,他入宫进殿求情,但是,不可避免,陛下再一次下令,封赏了他大将军之位, 这一次,陛下除了要知人善用,还有另一目的,就是挑拨离间, 他要离间李铮和顾谦师徒关系、要李铮对顾谦生出芥蒂、进而生出矛盾, 他要顾谦死心塌地,继续报效东津。 变动 顾谦再一次抗命,但是,还是被强制加封。 而后,他第一时间,开始为师父寻找证据,挽救李家声誉。 且不止他一人, 多时未露面的李文姝和贺霖一起也开始展开调查, 他们探监,寻到了污言之人,开始从他的身上,寻找突破口。 李铮听到陛下下令,心蓦得凉了, 先前,他解释过,辩解过,最终,都变为了沉默, 处刑之人前往李将军府期间,李铮拥着妻子,要她逃离, 可是,叶秋云说什么,也要跟李铮一切,抗下所有。 “李哥,不就是死吗,我陪你,黄泉路上,也有个照料。” 叶秋云第一次,对顾谦产生了隔阂, 就因为他接替了李铮的大将军位。 她认为,李哥养了个白眼狼。 李铮夫妇、以及众奴仆老小,被押往了天牢,三日后,行刑。 而被关这日,顾谦三人,做出了最大努力,终于寻到了李铮清白的证人, 那便是,造谣之人。 那人受他们威逼,说出了北齐帝的龌龊之举。 当顾谦和贺霖二人想方设法,将造谣之人带到陛下之前时, 仍旧未能改变,陛下心中对李铮的重刑, 他不肯罢免李铮重罪。 他一开始就知道,李铮是被冤枉的, 如今,杀不得,他不得已,将极刑改为了,流放。 强行处死,他怕遭人诟病。 陛下当时的想法, 流放、可 ', ' ')(' 稳住三军将士。 …… “流放、”顾小然想象不到,外祖一家身在路上,受了多少苦,吃了多少罪。 他真心觉得,母亲就应该嫁给三皇子,那样至少,她不会死,外祖父和外祖母可以少吃点儿苦。 即便,他从未出世。 “我母亲呢?流放路上,她在干什么?”上一辈的恩怨,他顾小然,也不能改变什么。 贺霖:“她无能为力,悄悄跟在了流放的路上,直至边关。” “说来说去,你还是没说,是如何负了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