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邵辩驳完后。 何旭沉默思索了一会儿,这才冷声道:“《孟子·梁惠王上》云: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中说·天地》载:不以天下易一民之命。为全忠义大节,岂计一将生死?” 不出意外,他这番话霎时引来周遭一片愤怒哗然。 听听这说的,还是人话吗? 张口‘法不可破’,闭口‘忠义大节’。 甚至连一将生死,都可以用‘岂计’二字! 实在让人心寒! 前来围观这场辩论的读书人们,恍惚觉得,此刻的谪仙阁,不像是才子辩经台。 更像是朝堂金銮殿! 贾邵师兄,是战败将军萧震。 何旭、周斐然、苏祈、孟绅四位才子,便是朝堂上‘义正辞’的官老爷。 他们满嘴仁义道德,礼义忠信,但干的却是最令人不齿的勾当。 他们要萧震死! 正如此刻,四大才子辞咄咄逼迫贾邵。 来日返京上了朝堂,‘战败将军’萧震面对这般诘问,哪里还有活路?! 眼前这五位才子,看似是在辩经。 实则是提前堵住朝堂衮衮诸公的嘴,在笔墨喉舌之上,合力为萧震‘杀’出一条生路来! 想明白了这些。 金谷园里的读书人们,看向谪仙阁内五位年轻的少年才子,满眼钦佩叹服。 这,才是经天纬地、才华横溢的少年郎们,应有的耀眼风采啊! 于一片愤怒声中。 贾邵看着何旭,高声驳斥道:“《墨子·经上》:义,利也。” “《吕氏春秋·慎行论》曰: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 “留将军可保三军、安黎庶——此乃大义!” “尔等要将军死?好!那便请诸位,明日提剑上阵,替将军守这东南门户!若不敢——” “就闭嘴!” 简单翻译过来就是:你行你上。 这番话,为了照顾在场更多围观的普通百姓,崔岘说的非常直白。 本是来凑热闹的百姓们,激动了。 方才那些‘叽里呱啦’的话,他们听不懂。 可贾邵这次的话,他们听懂了啊! 因为听懂了,所以开始大声附和! “说得好!” “我们不懂那些大道理,但我们都知道,将军是保护我们的,不该杀!” “打了败仗就该死?天下岂有这样的道理!” “我的儿子也在从军抗倭,提刀上战场这种事,十个人里,有九个人都做不到!为什么要欺负这样一群保护家国的好人呐!” 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辩论。 士农工商都参与进来,读书人引经据典,百姓们真情流露。 若‘谪仙阁’相当于朝堂。 那此刻发出呐喊的读书人、百姓们,就是‘万民’! 崔岘,在辩经台上,为萧震和八千士兵之性命,燃起了一点星火。 那么,这点星火,要如何点燃呢? 需要风! 需要愤怒! 需要狠狠地压迫! 以及被压迫后,更猛烈的、势不可挡的反击! 因此,崔岘抬起头,看向眼前的四位少年郎,眼眸亮的惊人。 浑身战意! 他的意图很明显:来吧,一起上吧! 辩论可以讲道理,难道朝堂之上,会有人跟你讲道理吗? 不会的! 何旭三人看懂了贾邵的意思,神情都有些犹豫。 万一火力全开,把贾邵辩输了,岂不是弄巧成拙? 唯有苏祈,毫不犹豫站了出来! 既然贾邵说可以,那就是可以! 他相信自已新交的这位朋友! 于是。 苏祈深吸一口气,厉声看向贾邵说道:“《韩非子·显学》云: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管子·明法》载:有功者赏,有罪者诛。古今通义,岂容败将苟活?” 这是以‘古今之辩’的角度,对萧震下了杀招! 现场气氛瞬间一凛。 所有人都期待看向贾邵,准备听他如何破局。 可,令人哗然愤怒的一幕,来了! 谪仙阁内。 没等贾邵开口。 何旭紧跟着苏祈的话音,同样冷声看向贾邵,语气锋利:“《周易·系辞上》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为体,器为用。” “国法为体,将军为用。体不正则用必邪!” 又是一个新的辩论角度:体用之辩! 何旭说完。 周斐然深吸一口气,看向贾邵大声呵斥道:“《春秋·僖公四年》曰:严华夷之防。” “《白虎通·王者不臣》曰:夷狄无礼义。萧震丧师,致倭寇深入,当斩!” 此为:华夷之辩。 最后。 孟绅走上前来,扬起下巴看着贾邵,冷笑道:“《荀子·荣辱》云: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礼记·大学》云: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今赦败将,是以私利坏天下大义,岂非令三军将士皆效其贪生畏死?” 这段话的角度是:义利之辩! 四位才子,四个杀气凛凛的角度。 每一辩,都是一柄锋利寒刀! 最开始,围观的众人还愤怒于何旭等人不讲规矩。 可看到最后,他们懂了。 辩论台上尚且如此,他日到了朝堂,场面只会更加凶险! 正因为看懂了,所以寒心,所以绝望。 原来,想要杀掉萧震,有这么多‘引经据典’、‘冠冕堂皇’的理由! 昔日寒窗苦读,于学堂捧着圣贤书,如痴如醉汲取知识的时候。 可曾想过,今日这些圣贤书,同样是斩杀良将忠臣的‘罪魁祸首’? 读书人们神情晦涩难明。 更远处。 百姓们虽然听不懂复杂的辩论内容,但也能隐约理解:四个年轻才子围攻贾邵一人,他似乎在被欺负。 正如萧震将军被欺负,是一个道理。 感知情绪是可以传播的。 以谪仙阁为中心。 难过、愤怒、绝望、迷茫、不甘等情绪,在人群当中向外蔓延。 牡丹花海中,是无数张沉默、难过的脸。 终究是辩不赢的,对吧? 就像我们一群人,终究无法救下萧震将军,和八千为大梁拼杀抗倭的士兵! 只要想想那个悲惨的结局,心里都觉得堵得慌啊。 在一片沉闷难受当中。 唯有老崔氏紧紧握着手中的笔,打起十二万分精神准备记录,半点来不及难过。 因为她知道—— 自家乖孙,要开大了! 果不其然。 于一片沉闷中,谪仙阁内的贾邵,从容站了出来!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