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岘就这样稀里糊涂,被关进了孟津县大牢。 严思远和一帮小黑粉们,也都在牢里待着。 看他们的神情,半点没有因被抓而害怕,反倒十分激动、振奋。 尤其是,当崔岘走进大牢后。 严思远走了过来。 更多的黑粉们,走了过来。 “贾邵兄!” “贾兄,因你那张字帖,万千百姓得以活命!” “有你在,咱们反岘同盟一定会名震天下的!” 他们神情狂热,满眼自豪。 崔岘:“……?” 不是,你们在燃什么? 谁乐意在大牢里,接受一群黑粉们的吹捧啊! 千防万防,还是被你们这群黑子给拖累了。 这么想着,崔岘深吸一口气,问道:“所以能不能告诉我,你们究竟做了什么?” 竟然让孟津县令直接缉拿你们。 众人闻,神情越发得意,一副‘你知道了这件事一定会夸我们’的表情。 严思远不答,而是选择性卖了个关子。 他嘿笑问道:“贾邵兄,假如今有陕西流民数十人,汇于孟津城外。若你是崔岘,你会作何应对策略?” 崔岘闻,思索着说道:“我会给孟津县令写一副对联。” 牢房里陷入沉默。 而后,严思远和一帮黑粉们哈哈哈疯狂大笑。 “这个问题,咱们每个人都回答过。唯有贾邵兄回答的最妙,他肯定是咱们当中,最讨厌崔岘的人!” “郑阁老和前陈阁老党争不休,为祸大梁朝堂。而那崔岘,便是郑党一手筹谋,推出来的所谓天才神童,用于谄媚陛下。” “这等神童,我大梁不要也罢!” “只会玩弄政治,纸上谈兵的神童,有何用?还是贾邵兄说的好,遇见这等关乎百姓存亡的大事,那崔岘,怕是也就只会写写对联了!” “陕西大旱,郑党毫无作为,还打算给崔岘扬名,于开封开台辩经,实在可恶!” 听到这些话,崔岘大概明白,这群人为什么会成为自已的黑粉了。 但问题是—— 若有流民汇聚孟津,除了写对联暗示孟津县令,难道还有别的破局之法? 崔岘看向严思远,纳闷道:“写对联很好笑吗?总不能选择去赈灾吧?” “既然有少数流民来到孟津,那就代表还会有更多的流民在路上。一旦孟津冒然赈灾,便会吸引成千上万流民赶来。” “届时,聚众闹事、疫病传播、粮价上涨等、让孟津县城百姓惊慌的事件层出不穷。” “孟津一个小小县城,何来那么多粮食赈灾?甚至到最后流民们饿昏头了,哗变袭城抢粮,又该如何解决?” 这番话,让整个牢房都陷入死一般的沉默。 严思远脸色僵硬。 其余小黑粉们神情骤然变得苍白。 原来从方才的得意大笑,到现在的如丧考妣,只需要顷刻间。 因为一切都被贾邵说中了! 如今孟津城外的流民们,似乎已经开始处于失控的边缘。 严思远等人天真的以为,孟津县令同意开仓赈粮,就能解决问题。 可贾邵一番话,让众人冷汗都流了出来。 真的……会哗变吗? 崔岘见他们这样,哪里还有不懂的,眯起眼睛沉声问道:“严思远,抬起头来,看着我说话。你们私自在孟津城外赈灾了?” 严思远咽了口唾沫,颤声道:“我们这是在救济百姓,为了能让他们吃上饭,我们把自已所有的积蓄都花光了。” 荒谬! 崔岘脸色很是难看:“难怪孟津县令要抓你们!现在城外有多少流民?” 严思远嗫嚅道:“七、七八千吧,或许更多。” 崔岘闻眉头直跳,生气道:“我当你们有多大能耐呢,凑在一起嘲笑崔岘是政治神童。那你们倒是干点真正利国为民的好事儿啊!” “敢在孟津赈灾收留流民,你们是想把孟津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啊!还有,那群陕西来的流民,怕是也要因你们而完蛋!” “一群蠢货,你们连崔岘的脚指头都比不上!” 这最后一句,骂的实在太脏了。 牢房里众黑粉涨红了脸,想回击,却又不敢。 严思远最是讨厌崔岘,因此听到贾邵这话,便要梗着脖子反驳。 却见贾邵瞪过来:“怎么,你不服?你作为这群人的首领,最蠢!你甚至没资格跟崔岘的脚指头比!” 严思远被骂懵了。 崔岘并不理会他,把周围一个小黑粉的书箱借来,迅速写下一张字条,递给狱卒:“劳烦,请帮忙转赠给县令大人。” “孟津有难,我不能坐视不管,你尽快去,希望一切还能来得及。” “否则……孟津便真的完了!” 他周身气度沉稳不凡,眼神清亮,不似严思远等人那般愚蠢。 因此,狱卒迟疑片刻,道:“好。” 这是群读书人,就算是孟津县令,也只是把他们暂时抓起来,牢里的狱卒们自然也不敢过多为难。 狱卒带着崔岘的字条匆匆而去。 严思远憋了许久,还是说道:“那孟津县令,迂腐自大,根本不听我等的意见!贾邵兄,你莫要做无用功。” “而且,孟津县令已经因为你那张字帖,同意开仓赈粮。事情或许不见得会朝着你说的恐怖情况发展。” 众黑粉连连点头。 其实他们更想说:我们赈灾救民,怎么能连崔岘的脚指头都比不上呢? 但,短短半盏茶功夫过去。 让严思远,和一众黑粉们呆滞瞠目的是,孟津县令,竟然真的急匆匆赶来了大牢! 贾邵,真的用一副对联,把县令请来了! 那对联究竟写的什么啊! 孟津县令显然是一路跑来的,整个人还有些气喘吁吁,一进大牢,便高声道:“何人给本官写的字条?” 崔岘一拱手:“正是在下,贾邵。” 孟津县令眯起眼睛,惊异的看向眼前俊朗的少年读书人,片刻后脸色一沉:“你便是那位‘书圣’?好,好啊!” “本官承认,你的书法确实超神入化!但,你可知自已闯下了何等滔天大祸!” “《周本纪》明载'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孟津',此地乃武王伐纣誓师之所!今流民聚集,若被诬为'伪受命'如陈胜吴广'鱼腹丹书',本官九族难保!” “不仅本官,整个孟津,乃至于这群逃难而来的流民,都会陷入万劫不复!” 轰! 此话,犹如惊雷炸响,让牢房里的严思远等人脸色骤然惨白。 而说完这番话的孟津县令,却紧紧攥着手中那张字条,一双眼睛死死盯着贾邵,眼底是无尽的期盼。 他期待贾邵能辩赢自已,为孟津求一条生路! 因为那张字条上的对联写的是:禹疏九河安天下,民筑千堤定孟津! 短短两句话,直接将一场死局,给盘活了! 这贾邵,绝对身负治世大才!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