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雨阅读>其他类型>寒门小状元> 115、麟子文星,神童天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15、麟子文星,神童天授(1 / 1)

朝堂。 在一片安静当中,郑阁老站了出来:“启禀陛下,臣收到了南阳送来的,本届县案首的试卷。” 哦? 看来,让诸位大人们安静的缘由,就在这份试卷上了。 皇帝饶有兴趣道:“呈上来,让朕也瞧瞧。” 秉笔太监从郑霞生手中,接过试卷,和一本书,恭敬呈给皇帝。 皇帝先看了试卷,碍于皇家威仪,没有出声。 但眼睛明显亮了起来。 此等精彩好文章,看完以后,实在让人心中舒畅啊! 与此同时,皇帝也反应过来,为何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应声。 他朗声笑道:“诸位爱卿,你们九岁的时候,可能做出此等妙笔生花的锦绣文章呐?” 群臣:“……” 别问了,别问了! 皇帝问话的同时,又翻开那本《九岁县案首崔岘破百道八股题》的书,看的津津有味。 嘴角也不自觉浮现出笑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大梁出了这样一位神童,身为君主,他自是高兴的。 而且,崔岘还是郑霞生的徒孙。 这样想着。 皇帝不着痕迹看向郑霞生前方——那是一个比郑阁老还要苍老一些的老者,耷拉着眼皮,身形佝偻消瘦,好似隐形了一般不起眼。 但,他却头戴七粱冠,身穿绯袍,配赤色绶带。 此人,便是大梁王朝的首辅,陈秉。 几乎是在皇帝将目光落在自已身上的瞬间,陈秉骤然睁开眼睛,微微躬身:“老臣,恭贺陛下,喜得麟才!” “以九岁年纪,便能做出此等上好之文章,实乃我大梁之幸,陛下之幸!” “老臣建议,应该给予麟才褒奖,彰显陛下拳拳爱才之心意。” 陈秉刚一开口。 郑霞生整个人便悄然绷紧神经,浑浊的双眼深处,是十二万分的戒备。 其实,不应该让小崔岘接下这个褒奖的。 他还年幼,此举有捧杀之嫌疑。 但陈秉把话堵死了:彰显陛下爱才之心。 郑阁老无法站出来替崔岘拒绝——陛下爱才,作为臣子,你以什么资格拒绝呢?以崔岘师祖的身份吗? 朝堂之上,唯有君臣! 皇帝闻笑道:“以陈爱卿之见,朕这褒奖之词,该如何拟定呢?” 陈秉道:“麟子文星,神童天授!” 哗! 听到此话,满朝哗然震撼。 纵观历朝历代,都有被皇帝褒奖神童的案例,每每都被传为佳话。 但,褒奖词都是以四字居多。 八个字的褒奖词,属实罕见呐! 至少在大梁王朝,这是独一份。 换句话说,这个褒奖词一经赐下,崔岘便是皇帝钦点的‘大梁第一神童’了! 听闻陈秉此话,郑霞生犹如护犊子的老牛,脊梁都挺直了。 小崔岘,还是过早被卷进了波云诡谲的政治旋涡里。 但没办法,这就是政斗。 被嘉奖的那个,集万千耀眼光环于一身,却也成为众矢之的。 而提议嘉奖别人徒孙的陈秉,看似在不怀好意捧杀,实则呢,似乎也没落到什么好处。 两位阁老你来我往、明争暗斗多年,早就习惯了。 但皇帝很满意。 他坐在龙椅上,不动声色将两位阁老的微表情尽收眼底,笑道:“便依陈爱卿之,赐崔岘‘麟子文星,神童天授’的牌匾,由礼部择吉日,赐去南阳。” 于是,此事便这样定下了。 郑阁老参与科举舞弊一事,不攻自破。 当日下朝。 南阳出了一位大梁王朝最年轻的九岁县案首一事,迅速震撼传开。 当得知,陛下赐了‘麟子文星,神童天授’后,更是引发士林、官场齐齐轰动。 国子监老祭酒,甚至在下朝后,当众激动表示:“崔岘这两篇文章,实在惊艳绝伦,本官要将其镌刻在国子监文碑上,供学子们瞻仰学习。” 当然,这是不是在‘政治表演’,咱也不知道。 总之几日后,《今夫天》、《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两篇文章,被刻在了国子监的文碑上。 文碑下方,南阳九岁县案首崔岘,这一行署名,闪瞎了无数国子监学生的眼睛。 整个国子监都轰动了。 “九岁?当真只有九岁?” “我不信,假的,肯定是假的哈哈哈哈!” “是真的,陛下亲自赐了‘麟子文星,神童天授’的牌匾。” “不读了,我不读了,我要回家!” 而这两篇锦绣文章,也迅速传开。 和文章一同流传的,还有南阳九岁县案首单人镇压上千考生、连破百道八股题的传奇事迹。 崔岘,真正做到了名动四方! 比半年前《悯农二首》闹出来的动静,更加轰动。 尤其是《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这一篇八股,看得无数老学究道心破碎。 九岁的崔岘,用实力证明—— 八股文,就该这么写! 甚至自国子监往下,各省的府学、州学教谕们,都将这篇文章,当做范文解析。 老教谕们神情激动:“九岁稚童作的文章,都比你们强!你们还要脸不,啊?要脸不!” “看我干什么,看这篇文章啊!” “好好研究,彻底研究透彻了!八股文就该这么写!” “圣上亲口褒奖,朝堂大人们公认的锦绣文章!你们研究明白了,还愁考不中?” 一帮年纪少说在二三十岁的考生们无语凝噎:“……” 总之。 从大梁王朝嘉和十七年开始,有个叫做崔岘的超级天才,成了整个王朝所有考生的噩梦。 太好了是学神。 我们没救啦! 当外界因崔岘而闹得沸沸扬扬之时。 夜。 清亮的油灯下。 刚刚沐浴完,披着湿发、身穿常服的郑阁老,正在悠闲给自家乖徒孙写信。 大概人老了,就容易隔辈亲。 对周雍、李端两个徒弟嫌弃到不行,动辄就骂的郑阁老,对小徒孙,实在是喜欢的紧。 这封信里,阁老大人用亲切话家常的方式,谆谆教导小徒孙,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小崔岘,你这次可真是让师祖惊喜又惊吓哟,哈哈。 但不管怎么说,你是最优秀的好孩子,师祖要先表扬你。 师祖特地让你老师,把你的身量尺寸送来。届时,师祖找裁缝给你量新衣好不好啊?你喜欢什么颜色哟。 还有,你此次表现可厉害啦,咱们的陛下,都下旨褒奖你了! 但师祖要告诉你的是,被陛下褒奖,并非全然都是好事。 你还小,师祖不能让你过早掺和到大人的事情中来,把你置于危险的境地。因为现在的你,还无法承担这种可怕的风险。 此次事件风波平息后,你安心待在南阳,好好同你老师潜心修习学问。 师祖并非迂腐之人,也不是要刻意压着你,执意要你低调。 但是小崔岘,你要知道。不管在朝堂里,还是朝堂外,只凭借你一个人,终究是走不远的。 而你站的位置越高,所接触到的人性,就越凉薄,越不可信。 单纯的利益群体看似最可靠,但随时也会有遭人背刺的可怕危机。 所以你的家人,老师,兄弟,同窗,才是你扎根在这个世界的,最稳固的基石。 你看师祖我,有你师叔、老师两个徒弟。 还有千百桃李门生,身居高位的同乡、同年、兄弟。 甚至师祖家,也是名门望姓,单纺织一个行业,便养活着上万织工。 而这些,便是师祖立于朝堂的基石,是师祖同人作战的‘盔甲’。 如今,小崔岘你,也成为师祖身上盔甲的一部分咯。 还是最闪耀的一片,放在心尖尖位置上! 但,师祖无法护你一辈子。师祖也不想看到,你将来会跟你老师那般,回望功名路,身边竟只有寥寥数人惨淡作伴。 好孩子,不要着急。 好好享受长大的过程,好好给自已铸就‘盔甲’。 你要挑选最可靠优秀的兄弟同窗,打造最实力雄厚的家族底蕴。你要去高台辩经,在士林积攒声望,广交天下群英。 你要记得,你的未来拥有无限可能。而你积攒的力量越雄厚,以后的造化便越惊人。 等你铸好盔甲,真正成长起来的那天,便来京城吧。 同师祖一起,登上朝堂。 届时,师祖必定倾尽全力,送你登上人臣之巅! 书房里。 一个眉眼和蔼的老者,在油灯下,笑着絮絮叨叨写了一大堆文字。 恨不得将自已的毕生感悟,一一说与徒孙听。 他似乎全然没有意识到,这封家常信里的内容—— 关乎着大梁文官集团中最浩瀚的一场权力交接,和绚烂薪火之传承。 _l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