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雨阅读>玄幻奇幻>復山河> 第425章 朝会上的混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5章 朝会上的混战(2 / 2)

看那架势,仿佛朝廷不动手,他们就要清君侧一般。

见火烧到了自己身上,恼怒之后,永寧帝也怂了。

为了缓解自身的压力,永寧帝暗示朝政大员主动辞职,为此前的事负责。

只不过他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一眾文官高层並不买帐。

政治上有些锅可以背,有些锅却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沾。

勛贵和外戚们群情激奋,此刻出来背锅承担责任,非得被这些人生撕了不可。

身居高位尚且有一搏之力,一旦丟官去职,搞不好全族都得跟著下地狱。

参考永寧帝以往的作风,他们如果丧失了价值,很难得到庇护。

没有皇帝庇护,那些死了儿子的勛贵,绝对干得出灭仇人满门的事。

文官们都不认为昌平之战是自己的责任,才有了今天这场朝会一开场,气氛就格外不对。

“诸位爱卿,就没有什么,想说的么?”

永寧帝忍不住提醒道。

事情闹的这么大,肯定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才能平息受害者家属的怒火。

大家都没责任,那就成了他这位皇帝的责任。

毕竟,出兵圣旨是他下达的,还是一连下了好几道。

勛贵们直接对號入座,舞阳侯成了大虞版的岳飞,而他成了昏君赵构。

现在就差“秦檜”、“万俟高”、“张俊”、“罗汝”、“王氏”等人,还没有对应上。

想起民间编排的段子,永寧帝就欲哭无泪。

天地良心,他真没想坑害舞阳侯。

就算忌惮勛贵势大,要出手削弱,他也不可能挑自己的舅舅下手。

解释没有意义,死了人的家属,最初只是记恨引发这一切的文官。

在他的骚操作之下,成功为自己拉来了仇恨,不少勛贵连他这位皇帝,也一併给记恨上了。

京中勛贵群龙无首,各家除了抱团討要公道外,私下里都是各行其是。

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顾群大局,个別怒火上头的灵机一动,就造成了现在的尷尬局面。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皇帝、勛贵、文官都下不了台,只能硬著头皮上。

“陛下,北虏围困京师,当加强京中防御,以防敌军攻城。”

徐文岳面不改色的回应道。

对皇帝投来的目光,他选择了视而不见。

其他事情,让他背锅,也就背了。

辅政大臣的底子厚,些许小事动摇不了根基,但是这次不行。

勛贵们没指名道姓,说他是奸臣,自己就更不能承认。

皇帝想要他带头辞职,为此事负责,那是不可能的。

就算辞官不干,那也只能是其他原因,绝对不可以和“奸臣”沾边。

不然生前身后名,可就全完了。

“陛下,徐阁老说的不错,京中防务必须加强。

除了军事上之外,还要警惕北虏奸细,在城中放出的流言语。”

谷嘉熙跟著补充道。

仿佛是收到讯號,一眾文官纷纷活跃起来,开始和勛贵们魔法对轰。

勛贵指责他们勾结北虏,出卖勤王大军。

他们暗讽勛贵勾结北虏,在城中散播谣言。

在双方对喷的过程中,以往的各种破事,都被揭露出来。

长城防线贪腐、京营空、南方士绅灭门、六部漂沫—一系列的问题,都被摆在了檯面上。

全部都是有鼻子有眼,想要追查非常简单,完全不像是编的。

“郑英逸,他们说的都是真的?”

永寧帝冷漠的冲锦衣卫指挥使质问道。

能堂而皇之拿到朝堂上来说,知道的人肯定不少,厂卫不可能一点风声都没收到。

“回稟陛下,诸位大臣的弹劾,虽然有所夸大,但大部分都属实。”

郑英逸一脸志芯的回答道。

內心深处,他已经忍不住骂娘。

皇帝完全分不清主次,现在这种时候,哪里能追究真假。

纵使全部都是真的,那也必须是假的。

向他要答案,难不成能把满朝文武,一起拉出去砍了不成。

无法按律处置百官,揭开了盖子,那就撕下了朝廷最后的遮羞布。

以往必须藏著捏著的各种航脏事,一下子摆在明面上,这让天下人如何看待朝廷。

“真是朕的好臣子啊!”

“满朝都是污臣,难怪天下会治理的一团糟!”

永寧帝的话一出口,群臣脸色纷纷大变。

知道皇帝不靠谱,没有想到这么不靠谱。

大家都成了污臣,那任用眾人的皇帝,又是什么?

条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玩法,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点评。

“陛下,朝堂上没有污臣,这些都是道听途说,当不得真!”

徐文岳急忙提醒道。

除非今天能把大家都换了,不然最好还是不要扣帽子。

哪怕事情是大都是真的,那也必须是假的。

“下,徐阁老说的不错,朝中百官都是贤臣,这些多是小人中伤。

硬要说污臣的话,那帮大逆不道的武夫,勉强符合標准。”

赖耀华的话出口,一阵凉意涌向眾人心头。

不等永寧帝表態,怒火上头的勛贵们,直接冲了上去对著赖耀华开始拳打脚踢。

玩过政治的都知道,一旦开始自证清白,那就输了九成。

前面的斗爭中,双方寧愿互揭其短,也没人站出来解释,就是最后的证明。

赖耀华的话,无疑是想把勛贵们往他熟悉的辩论模式上引。

可惜他忽略了对方积攒的怒火,以至於庭辩搞成了武斗。

见勛贵们动了手,拥有数量优势的文官也不甘示弱,纷纷加入到了混战中。

看著下面局势失控,永寧帝不仅没有下令制止,反而在一旁看起了戏。

在矛盾无法化解的时候,打一架也未尝不是解决办法。

虽然这会加深文武矛盾,最少能把他这个皇帝摘出去。

事实证明,群架中数量不是决定胜利的主要因素。

转瞬的功夫,文官们就在械斗中落入下风。

年迈的徐文岳,不知被谁推了一把,一头撞在了大殿的柱子上,当场血四溅。

“出人命啦!”

惊呼声,把永寧帝从愤怒中惊醒。

“侍卫,快把他们分开!”

百官上演全武行,在大虞朝不是第一次,可当庭打死人,那就不一样了。

隨著一眾侍卫入场,让文官们的局面,变得越发糟糕。

拉架是在拉架,只不过是在拉偏架。

在不起眼的地方,甚至还暗自帮著下黑手。

没有办法,皇帝的近身侍卫,不是从勛贵中选的,就是从外戚中挑的,再不济也得是军中良家子。

出身决定了他们的立场。

相较於之前的混战,他们的黑手,造成的伤害更大。

眾人被分开时,文官中已经没有多少能够独自站起来的,遍地都是哀豪声。

贏得大战的勛贵,除了最初的得意之外,很快就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貌似这次玩大发了,有理也变成了没理。

“陛下,徐阁老、吕阁老、谷阁老、赖大人逝世了。”

徐忠恩一脸志芯的匯报导。

除了挑起矛盾的赖耀华,文官中还有十几名大臣,在混战中不幸离世。

伤员更是数以百计。

战况之惨烈,为大虞朝歷次朝会斗殴之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