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雨阅读>玄幻奇幻>復山河> 第410章 调兵遣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0章 调兵遣將(2 / 2)

为了安置移民,李牧甚至提前启动了退役制度。

按照最初的计划,退役制度应该在明年提出,然后逐步在军中推广。

事实上,在维护地方稳定上,军管制度是最高效的手段。

不过军队始终都是军队,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民生上。

自从採取分地措施后,安南百姓都变成了大虞百姓。

加上前面的打击士绅措施,帮当地百姓完成了物理清帐,让他们弯了一辈子的腰直了起来。

获得了当地百姓的支持,以往那些隱藏在民间的反虞力量,纷纷暴露出来。

经过一系列的打击之后,原本忠於安南王的力量被清空,地方治安大为好转。

现在已经具备了,让地方恢復正常的条件。

“侯爷,地方治理是文官的活儿。

让军官转业到地方任职也就罢了,士兵也安排到地方上,怕是容易出乱子。”

兰林杰委婉的提醒道。

活了这么多年,他都没见过这种操作,就连史书上也找不到先例。

如此超出认知的改革,他著实无法判断前景如何。

“放心好了,不会出乱子的。

军中最讲究的就是秩序,他们或许不是合格的施政者,却是合格的执行者。

只要能够执行都护府的命令,確保地方上的稳定,本侯就满足了。

因地制宜採取措施治理地方,那些都是理想状態。

我大虞朝那么多官员,个个都饱读诗书,还不是把地方治理的一团糟!”

李牧不屑的说道。

如果让这些转业军人发展地方经济,那大概率会搞的一团糟。

可单纯只让他们维护地方秩序,传达都护府的政令,那就不一样了。

思维机械不要紧,不知变通也没关係,李牧要的是执行力。

养心殿。

“河南巡抚传来急报,叛军围困了开封府。

诸位爱卿,可有见解?”

永寧帝一脸疲惫的询问道。

賑灾的钦差还没出京,地方上又出事了。

灾民和叛军搅合到了一起,在河南攻城略地,直接打到了开封城下。

“陛下,臣这位賑灾钦差,怕是要变成平叛钦差了。

叛军能兵围开封,显然是大势已成,光靠河南官军无法收拾烂摊子。

原来在山西围剿叛军的各路官军,也纷纷损失惨重。

整个北方除九边之外的军事力量,全部遭到重创。

考虑到北虏隨时可能入寇,现在唯有从江南总督和闽浙总督魔下抽调部队,组织围剿大军入河南平叛。”

谷嘉熙自嘲道。

人都没动身,就先背上了賑灾不利的锅。

賑灾钦差变平叛钦差,这绝不是什么夸奖的词。

沾上了这个污点,未来史书上他的歷史评价,直接下降一个档次。

喊冤没有意义,既然到了位置上,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谷阁老,想要从两地调兵也不容易。

舞阳侯上奏,南直隶的受灾人数已过百万。

为了维护地方稳定,已经调集了三镇兵马进入灾区。

江南总督治下,一共就五镇兵马。

白莲教叛军刚被剿灭,地方上还有残余力量,大军不可倾巢而出。

最多抽调一镇兵马过来帮忙,闽浙总督那边倒是可以抽调两到三镇兵马参战。

看似兵力充沛,实际上这次情况不同寻常。

大军在发起围剿的同时,还要承担賑灾重任。

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时的河南大地,用粮食比用军队更能瓦解叛军。

为了確保叛军不向山东、陕西、山西扩散,上述地区也要派兵驻守。”

武乡侯的话音落地,大殿內的气氛一下子凝重了起来。

大虞朝的军队,居然又一次不够用了。

这让此前著裁军的一眾大员,很是尷尬。

幸好朝廷没批准裁军,不然面对现在的困境,就只能抓瞎了。

“从京营中抽调四镇,分別进驻山东和山西,以遏制叛军向两地流窜。

至於陕西那边,只要扼守好潼关,想来不会出大问题。”

兵部尚书罗泽风当即给出了方案。

只不过这一次,群臣都犹豫了。

京营的力量,早就不復巔峰时期。

上一次北虏入侵,给京营造成的损失,至今都没有恢復过来。

倒不是勛贵系不重视京营,主要是事有轻重缓急。

朝廷的財政,优先支持九边,南方平叛的经费都是自筹。

连带著京营的拨款,也受到了影响。

一直到战爭结束,朝廷財政好转,京营重建工作才提上日程。

偏偏勛贵系几位大佬都不在,剩下人威望不够。

在具体执行上,內部经常扯皮,进度非常缓慢,

现在只能说恢復了人数,至於战斗力几何,谁也说不清楚。

在北虏隨时可能入寇的当下,一下子抽调四镇兵马离开,京师的防务怎么保障。

有了上一次的前车之鑑,可没有人敢打包票说一一北虏打不进来。

同以往一样,遇上棘手的难题,大家总是习惯性的拋给皇帝。

“如果诸位爱卿没有不同意见的话,那么就这么办吧!”

永寧帝想了想说道。

相比群臣,他是最乐观的。

倒不是心態强大,主要是下面的人喜欢报喜不报忧。

在永寧帝眼中,帝国现在的局势总体向好,河南叛军只是皮癣之患,翻不起大浪来。

长城防线早就修復完成,足以把北虏挡在长城之外。

上一次北虏打进来只是意外,现在边军做好了准备,敌人过来只会撞的头破血流。

可在有识之士眼中,情况却是截然相反。

防线看似修復了,可那只是下面人上报的,具体情况谁也不清楚。

要知道在防线修復过程中,户部的拨款不光打了折扣,拨款也不及时。

在这种背景下,前线的官员能按时修復防线,要么才华横溢,要么就是豆腐渣工程。

倒不是这些不知后果的严重性,恰恰相反正是他们太清楚后果,才会选择搞豆腐渣工程。

朝廷限期修復防线,完不成任务是要获罪的。

上面剋扣经费,那是系统性的贪腐。

掀开盖子,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左右都要倒霉,不如乾脆赌一把。

防线那么长,只要北虏不从自己负责的区域突破,那么这一关就算过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