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雨阅读>玄幻奇幻>復山河> 第226章 天灾人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6章 天灾人祸(2 / 2)

纯粹为自家的部队要餉也就罢了,怎奈这些款子划拨下来,先要从巡抚衙门过一次手。

当初广东沦陷,不等於广东省的军队就全军覆没了。同样有许多部队,撤退到了琼州、福建等地区。

这些部队都是欠餉大户,一个个都嗷嗷待哺。

上面划拨的款子,在巡抚衙门中一过手,最后到他手中能有三分之一,都算是不错了。

大家一起分钱,他独自跑去运作欠人情,那就真成冤大头了。

“景总兵,不要生气。这不是没办法么!

在三省联军中广西兵是最能打的,福建方面协餉最多,唯独我们现在什么都没有。

在这种背景下,老夫的话根本没有份量。你且先担待一下,我先去拜访一下那些海商、茶商……

別的不敢保证,最少先给你们解决这个数。”

说话间他安庆丰伸出了三根手指。

在一一看无一错版本!

“三十万两?”

景逸风的话,把安庆丰嚇了一跳,隨即没好气的说道。

“你在做梦呢!

现在到处要钱,给你们分三十万两,其他部队呢?

那帮商人在战爭中,生意受到了严重影响。再怎么富裕,现在也不比当初。

本官过去是化缘,又不是去明抄家!”

事实上,此刻过去抄家,也抄不出多少现银来。

刚刚被叛军祸害了一遍,正是大家警觉性最高的时候,有钱也不会全放在自己家里。

……

京师。

收到湖广战线崩盘的消息,永寧帝直接被气炸了。

如果不是朱景逸运气好,兵败之时就死在了战场了,菜市口被凌迟的,又要增加一人。

“废物!

通通都是废物!

……”

对一名青年皇帝来说,现在的局势,给他带来的压力,实在是太大。

明明才二十多岁的人,永寧帝的头上已经生出了许多白髮。

“陛下,息怒!”

群臣急忙劝说道。

碰上一位无法控制自身情绪的皇帝,百官们也非常无奈。

今上明显缺少帝王教育,表现出的权谋手段,很多时候单纯的可怕。

在天下太平的时候,遇上这样的皇帝,肯定是一件君臣尽欢的好事。

怎奈永寧帝运气不好,继位之时大虞朝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到了爆发的临界点。

先帝朝的改革,才刚刚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因为天元帝的死,让改革化为泡影。

没有看明白局势的永寧帝,刚上位就推翻了先帝时期的多项改革,让局势变得越发恶化。

党爭,让朝廷错过了围剿白莲教的最佳时期。

错误的用人,让叛军越发的壮大。

“哼!”

“你们一个个都让朕息怒,可朱景逸那混蛋,枉故了朕的信任,葬送了湖广的大好局势。

现在不光丟了武昌,江南地区和中原地区,也变得危险起来。

如果再不採取措施,我大虞的百年基业,就要葬送掉了!”

永寧帝的怒斥,没有引发一丝波澜。

能够站在朝堂上的官员,都是经歷了千锤百炼,脸皮一个比一个厚。

挨几句骂而已,根本就没感觉。

“陛下,当务之急是调兵遣將,组织新一轮的围剿。

舞阳侯已经抵达前线,整合了两广福建之兵,现在已经收復了广州。

想来要不了多久,就可以收復广东全境,在背后威胁叛军。

徐阁老也接受了夺情,目前正在主持襄阳保卫战。只需派遣几支精锐过去,想来就能稳住局势。

江西一线目前正在进行九江保卫战,同样需要朝廷增兵。

为了避免局势恶化,朝廷当速速调兵!”

景国良率先开口道。

按照惯例,这种场合都是文官先进行表演。

怎奈局势恶化的太快,寄希望於这帮不知兵的同僚身上,那么又是无休止的吵吵吵。

等大家吵出结果来,搞不好襄阳和九江,都跟著一起丟了。

勛贵同帝国绑定太深,哪怕他心里对永寧帝有意见,现在也必须出手帮忙善后。

“成国公所言甚是,眼下最需要的是调兵增援襄阳和九江,其余问题后面再说!”

李原跟著附和道。

“嗯!”

“两位爱卿说的不错,现在確实该先调兵增援前线。

兵部,现在有哪些军队可用?”

永寧帝强压著怒气问道。

“陛下,朝廷已经多次出兵增援,目前想要迅速增援前线,唯有从关中、中原、齐鲁等地抽调兵马。

臣提议从京营抽调两团营兵马,加上秦兵、豫兵一起增援襄阳前线,力保中原大地不失。

抽调鲁军、浙军、南直隶之兵,迅速增援九江。为了確保万无一失,再从京营抽调两团营南下。

至於两广福建一线,目前朝廷已经掌握了战略主动权,暂时可以不用进行增援。”

兵部尚书易传良急忙回答道。

这份增兵计划,兵部內部已经筹谋了许久。原本是为了剿灭叛军的,没有想到现在变成了救急。

大战进行到现在,大虞朝无论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力量都遭到了重创。

如果不能儘快扭转颓势,那些被压制的野心家们,怕是也会按耐不住。

幸好白莲教叛军,把屠刀对准了士绅集团,不然一些世家大族都要考虑分头下注了。

“诸位爱卿,可有其他意见?”

永寧帝关心的问道。

看得出来,他对这份增兵计划並不满意。

在围剿白莲教叛军的问题上,朝廷採取的是添油战术,並没有秋风扫落叶的乾脆。

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全部可以归结到一个“钱”字上。

出动的军队越多,需要消耗的钱粮就越多。国库空虚,无力承担巨额的开销,只能控制出兵数量。

“陛下,前些日子钦天监上奏,今年多地气候异动,恐有灾祸降临。

各地已经出现天灾的雏形,尤其是西北地区,自开春以来滴雨未下,秋粮必定会受到影响。

中原齐鲁大地,同样出现了乾旱的跡象。可以预测今年北方各省的粮食產量,將大幅度下滑。

眼下湖广和江南两大粮食主產地,又遭遇了兵祸。为今之计只有从蜀地调粮,以维繫粮价的稳定。”

吕寿同忐忑的上奏道。

天灾人祸赶在一起,典型的亡国之兆。

从蜀地调粮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长江航线部分区域落入叛军之手,水路运输根本走不通,陆地运输成本又高的难以想像。

平息粮价就是一个笑话,光摊销运输成本,从蜀地运输出来的粮食,价格就不可能低。

相比粮价上涨,更可怕的是无粮可卖。

“哎,民生多艰啊!”

“准奏!

传旨下去,从今天开始,宫中开始节俭开销。朕每日的份利削减三成,宾妃以上削减一成。

百官当做出表率,无婚丧嫁娶之事,不得大宴宾客举办酒席,禁止一切铺张浪费的行为。”

感慨一声之后,永寧帝缓缓说道。

天灾叠加人祸,造成的破坏力是巨大的。

白莲教叛乱,打在了大虞的软肋上。如果不能儘快平息叛乱,粮价能够涨到天上去。

到时候造反的,估摸著就不光是白莲教,还有无数的饥民。

谁都知道危害性,一眾朝堂高层,对此却是束手无策。

无论採取什么手段,在南北粮食同时减產的大背景下,都显得徒劳无力。

……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