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标敲了敲案桌。 “文和,为什么这样做?” “你应该知道,就算只是招收一些匠人子弟,但开办工匠学校,本身就会引起士绅缙绅的反弹!” “奇技淫巧乱国本,这是那些士绅缙绅一直高喊的口号,之前你还说匠籍改制,江南士绅已经闹翻天了!” 话说到这儿,太子标也感觉到一阵头疼。 李祺听后却是不以为意,因为这些士绅缙绅的反应,都在预料之中。 “为什么?”李祺嗤笑道,“因为儒学已经腐朽了!” 自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就成了历朝历代的官方学说,其余百家接连消亡,连昔年与儒家争锋的法家都不例外! 发展至今,儒家学派中的一支——程朱理学,自元朝起到大明立,一直都被定为官方主流之学。 天下学子,在官学里面,学的是朱文公校订后的四书五经,学的是程朱理学的知识信念,无一例外,无人敢违! 即便是什么大儒名士,在朝野士林中备受赞誉,也不敢对朱文公不敬,对程朱不敬! 因为,那是朱文公,那是程朱理学,那是一庞然大物! 太子标瞳孔猛地一缩,随后压低声音追问道。 “你想动程朱?” “简直混账!” 别说是他太子标,就算是老朱陛下,也不敢轻动程朱! 毒士李文和,你怎么敢的啊?! 李祺却不以为意,嗤笑道“大明虽然采用“养士取士”的人才策略,但是这些在官学里面进学修德的人才,大都是些读程朱读傻了的书呆子罢了。” 理学是什么? 儒家学派之一,在北宋时经儒释道三教相互吸收的产物。 程朱又是谁? “程”是北宋二程,即程颢、程颐兄弟,二人都曾就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 “朱”就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了,继孔圣之后的又一位儒学集大成者,世称“朱文公”。 他本人因集理学之大成,被尊称为“朱子”,成为唯一一位非孔圣亲传弟子却享祀孔庙的十二哲者,受儒教门徒祭祀。 那这所谓的程朱理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基本上就是由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等人创立的新儒学,传承于子思、孟子一派的心性儒学。 二程更重理,他俩的学说,以“心传之奥”奠定了道学的基础,更以“理”为最高的范畴,因此亦称作理学。 二程的学说,特别是其核心观点——“存天理,去人欲”,后来被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南宋朱文公“总结”了北宋二程的理学思想,建立起了庞大的理学体系,集宋代理学于大成,使其成为主流学派之一,甚至到了元明清三朝都被钦定为官方哲学! 程朱理学,堪称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自元代开始,程朱理学就被历代帝王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那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这东西完美地适应了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转变,逐渐走向政治哲学化,程朱一再强调的“三纲五常”、“忠君爱国”等思想,为帝王的专制统治提供了精细的理论指导,成了王朝统治的精神支柱! 说白了,程朱就是帝王用来麻痹天下百姓的思想工具。 学子们自幼接触的便是程朱,稍微长大点在官学宗学里面学的也是程朱,程朱思想早就刻进了他们的骨子里! 忠君爱国,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虽然这样看起来,程朱对于国家稳固的重要性不而喻,但它对百姓思想的束缚和禁锢也显而易见。 比如你是大明学子,你不需要去思考,去创新,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学程朱读程朱,就能参加科考,就有机会做官! 这玩意儿,就是一个钳制民众思考创新的工具,让天下百姓乃至文人士大夫都变得麻木不仁,更是使得皇权达到了顶峰。 尤其是在建州女真立国后,满清建奴彻底歪曲了程朱理学的思想,断章取义,用其教义麻痹禁锢天下万民,遗害无穷。 李祺既然来到了这大明朝,还成了备受器重的帝婿驸马爷,那他自然不会眼睁睁地坐视,阉割变味版本的程朱继续荼毒华夏子民。 但是不得不承认,眼前这程朱已经成了庞然大物,别说太子标害怕,李祺自己都有些怂。 “文和,程朱不可动啊!” 太子标叹了口气。 “不然父皇那一关,你就过不去!” 听到这话,李祺心中一惊。 老朱那一关,确实过不去,他本身就是程朱理学的维护者。 当初老朱还亲自下令,删改《孟子》,剔除里面不利于统治的思想。 当年朱元璋读《孟子》读到“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句时说道:这不是臣子该说的话。遂把孟子撤出孔庙。 虽然后来恢复配享,但老朱仍命当时儒臣刘三吾等学士修《孟子节文》,把《尽心篇》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梁惠王》篇“国人皆曰贤”,“国人皆曰可杀”一章;“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和《离娄篇》“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一章;《万章篇》“天与贤则与贤”一章;“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以及类似的“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等八十五条,不合“名教”的话,全部删掉,命“自今八十五条之内,课士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 只剩下一百七十多条,刻板颁行全国学校。 说白了,老朱还是为了维护帝王的统治,程朱理学完美适配了这一点。 所以说太子标的警告并非没有道理,李祺胆敢动程朱,老朱肯定不会同意。 “标哥,你有没有想过,一旦咱们成功了,把程朱给扳倒,我大明人人可读书,人人皆启智,百家争鸣之下,大明会是何等场景?” 太子标也有些恍惚,眼神中充满了希冀。 “那……会是一个盛世,真正的大同之治!” “这样的盛世,标哥不想看看吗?” 李祺轻笑了一声。 太子标狠狠瞪了他一眼,没有吭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