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钞防伪 历朝历代都有。 当初朱元璋称吴王时,李善长就负责铸造钱币,恢复制钱法。 那个时候,李善长就考虑过纸币一事,不过当时环境不太可行,所以李善长最后还是不敢这样做,转而老老实实地铸造铜钱。 可吴王时能铸造铜钱,现在大明皇帝却不能铸钱。 因为大明太大了,铸钱需要的铜料太多了,根本就不够。 正因为如此,李善长这才回想起他当初的想法,发型纸币。 “陛下,历朝历代针对宝钞,都有防伪工作,比如前宋,胡元。” “第一是使用特殊纸张?,历来宝钞都使用特殊纸张作为防伪手段之一。例如,胡元朝廷的宝钞主要使用桑树内一层极薄的内皮作为造纸材料,这种材料制作复杂,难以仿制。?而我们可以继续沿用这种做法,使用?桑穰(桑树皮与树肉之间的一层极薄内皮)作为钞料,进一步增加了伪造的难度。?” 李祺听后惊为天人。 光看这个原材料,只怕很多人就会望洋兴叹了。 想要取得桑穰,那就必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那些印假钞的人估计都扛不住,就算克服了这一点,后面还有大量难题等着他呢,没有性价比嘛! “第二则是宝钞在雕刻图案和文字时采用了精湛的雕刻技术,使得伪造者难以完全复制。例如,臣设计的大明宝钞上的图案和文字都是手工雕刻,房屋、花鸟甚至名人字画都被用来防伪,增加了伪造的难度。” 说着说着,李善长还取出了一个样本。 这枚宝钞因为是桑穰纸印刷,所以呈浅青色,边框为龙纹花栏,横标“大明通行宝钞”,两端护以火焰纹;花栏内上框印面额“壹贯”二字,中下印有十串钱贯图案,左右篆“大明宝钞、天下通行”八字;龙纹花栏内下框印“户部奏准印造”及“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确实巧夺天工,不知道耗费了多少人力成本。 “第三?是警示和制裁?,宝钞上常常印有警示话语和律令制裁条款,以威慑伪造者。例如,臣设计的大明宝钞上印有“伪造者斩”等警示句,并通过法律明确规定伪造宝钞的严厉惩罚,如斩首、没收财产等,以儆效尤。?” 说着,李善长将宝钞样品展示给众人。 只见龙纹花栏内下框还印有“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贰佰伍拾两,仍给犯人财产。” 这就是警示话语了,目的在于威慑伪造者,敢伪造就杀你头! 总体而,宝钞防伪工作基本就这三项,李善长吸取前朝经验,已经将这样品模板做到了最好。 老朱陛下仔细观察了一番,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李先生辛苦了。” 先称赞了李善长一句,随后老朱陛下看向了李祺。 “文和,你觉得怎么样?” “不怎么样!”李祺摇了摇头,“宝钞防伪真正核心,在于其不可复制性!” 听到这话,李善长顿时老脸一黑。 这个逆子还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他啊! 奈何是自己的亲儿子,李善长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不可复制性?”太子标眼睛一亮,“文和你还有什么办法?” “咱们说的简单一点,不管是桑穰纸,还是这些图案文字,那都是可以复制的,伪造者如果权势滔天,也都是可以搞到手的,所以这宝钞样本就存在可复制性!” 李祺侃侃而谈,众人听得眉头紧锁。 虽然他们觉得李善长这防伪工作已经足够了,伪造者肯定不会耗费这么多人力成本去仿制宝钞,但是李祺所说也是事实,万一遇到哪个脑子有问题的呢,非要跟宝钞较真,确实有伪造出来的可行性。 桑穰纸稀少吗? 并不稀少! 江南各地都种植有桑树。 所以桑穰纸不是稀少,而是麻烦。 此外这样本上面的图案文字,确实精巧,但技术精湛的匠人,同样可以临摹出来。 至于那些警示话语,就纯粹只是警示作用罢了。 总体而,这些防伪工作还是防不住那些胆大包天之徒。 “咱们要加大宝钞制作成本。” 李祺笑呵呵地开口。 “其一是做好防伪工作,彻底斩断伪造宝钞的可能。” “其二则是限制朝廷滥发宝钞,因为成本高,所以有价值,朝廷也不敢滥印滥发!” 听到这话,老朱陛下顿时老脸一黑。 他总觉得李祺这个兔崽子话里话外地都在点自己! “那你说说,该怎么办?” “首先,咱们可以从制度入手,采取多重印押?之策,比如新钞在发行过程中,各省布政司、各府、各县都要签押印证,然后发于民间,层层相加,使得宝钞上盖满印记,如此一来就可以增加辨识度,避免假钞的出现。?” 听到这话,众人顿时眼睛一亮。 按照这种策略,正常的宝钞,上面肯定会加盖多重官府印章,而那些伪造者制作的伪钞,印章就要少上很多,即便有官员与之勾结,他也不可能拿到其他印章,老百姓根据印章数量多少就可以粗浅分辨真伪。 “这法子确实不错!”老朱陛下由衷赞叹道。 有了官府印章限制,基本上可以斩断伪造宝钞的可能! “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油墨变色技术!” 李祺说到了关键。 可众人全都是满脸茫然。 变色油墨? 这是个啥子东西哦? 老朱满脸茫然地看向李善长和刘伯温。 二人面面相觑,随后全都摇头。 不知道,不清楚,别问了! “顾名思义,就是用了这变色油墨后,宝钞上面的文字可根据阳光照射的角度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 “只要做到了这一步,那真钞伪钞一目了然,就算老百姓也能够分辨开来。” “而朝廷只需要牢牢控制这变色油墨的配方,就可以完全杜绝伪钞的出现!” 嘶…… 众人全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文字还可以变幻色彩? 这么神奇的吗? 这下子,四人全都傻眼了。 “李先生,你听说过吗?” 老朱陛下看向李善长,后者满脸茫然地摇了摇头。 “刘先生,你呢?” 刘伯温苦笑着摇了摇头,他是闻所未闻啊! 见状,老朱陛下满脸狐疑地看着二人。 “你们不是饱读诗书的名士大儒吗?” “怎么啥都不知道?” 二人“(╬ ̄皿 ̄)” 你特么! 我他娘地容易吗? 遇到这么一个天纵奇才,我也很自卑啊好不好! 李善长神情复杂地看着李祺。 他从未想过,有一天儿子会这么优秀,优秀得让人……绝望啊! 曾几何时,自己都快要跟不上儿子的脚步了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