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雨阅读>其他类型>毒士帝婿朱元璋你别怂> 第141章 刘伯温唱曲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1章 刘伯温唱曲儿(1 / 1)

冬天吃火锅。 这是人生一大幸事。 可惜这个年代没有辣椒。 这时候辣椒还在南美洲哪个山沟里窝着呢,得到大明中后期才传进来了。 好在没有辣椒,还有茱萸,这茱萸就是辣椒替代品,具有独特的辣味,且比辣椒更为正宗,无呛人之感。 李祺用花椒、姜、茱萸这些调味品,给每个人都调制好了酱料。 老朱陛下那是无肉不欢,肚子早就咕咕叫了,所以也不在乎什么帝王威严,伸手就夹了一筷子羊肉,摁在滚汤里涮了几下便捞出,放在碗里蘸着酱料打了个滚,便放入口中,烫的直吸凉气,心里却是大呼过瘾。 李祺见状识趣地倒上一碗美酒,老朱陛下一饮而尽,畅快地大呼小叫。 “爽!” “这样吃确实爽!” 刘伯温见状也不想破坏气氛,指责老朱像个土匪,而是伸筷子也夹了一片羊肉,有样学样的蘸了酱料,放进嘴里轻轻一咬……唔,差点把舌头烫掉了! 可是羊肉的鲜美,酱料的辛辣,构成了一种完美的味觉! 刘伯温吹了几口凉气,迫不及待的放进嘴里,细细咀嚼。 然后眼眸大亮,赞道:“果真美味!” 说完之后却发现无人附和,环目一扫,众人甩开膀子夹菜吃肉,吃得大汗淋漓,哪里有功夫理他? “这饭吃得痛快!” 老朱哈哈一笑,也放开了帝王的威严,一筷子将李祺夹住的一块羊肉抢来,叫道:“敢和朕争肉,活得不耐烦了?” 李祺默默缩回了自己的筷子,满脸无语地看着老朱。 吃个火锅,你还要摆皇帝威风? 呸,臭不要脸! 郁闷之下,李祺索性给这些大人物倒酒,全都斟上了一碗。 这酒是烧刀子,酒色清凉,香气逼人,而且度数高,以其度数高,味浓烈,似火烧,而得名。 其名来源于其烈性,像被火烧一样,由于其酒精度数极高,遇火则烧,入口如烧红之刀刃,吞入腹中犹如滚烫之火焰,因此得名“烧刀子”。? “烧刀子”酒历史悠久,可以追述到周、秦时代(古肃慎时代),是辽东等苦寒之地的子民抵御风寒必备良品。 众人正被辣的舌头发麻,闻到这酒香,立刻端起来一饮而尽。 就连马皇后也饮了一大口,颇显女中豪杰的风范。 事实上,当初老朱陛下征战天下的时候,马皇后就不离不弃地跟着他,吃的苦受的罪不知凡几,这也是马皇后地位尊崇百官咸服的真正原因。 在这大明朝,老朱想要一个人死,还真不一定;太子标想要整死一个人,那这个人就多半会凉;而马皇后对某个人动了杀心,那这个人绝对必死无疑! 基本上不用她亲自开口,立刻就有人帮她把这人给弄了,淮西勋贵文武百官都会上赶着弄死他! 美酒佳肴齐聚,气氛很快热烈了起来。 老朱陛下满饮一大碗,然后敲着筷子哼起了小调。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众人一愣,倒是刘伯温反应极快。 “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君臣二人相识一场,今日总算是彻底和解了,不约而同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不必再有任何语。 李祺满脸茫然地看着这两个老家伙。 “标哥,他们唱的是些啥子哦?” “让你多读书,你要去爬树。”朱标脸色微红,笑着解释道“这是元好问的《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感慨人生苦短和穷通有命,叫人及时行乐。” “爹和刘先生,今日算是彻底和解了啊,文和你又立下了一件大功。” 狗屁大功! 不管大功小功,全给我压着。 到现在连个铜板都没看到。 李大少哼哼唧唧地表达不满,被太子爷一巴掌拍在脑门上后,顿时就老实多了。 酒菜正酣,老朱陛下突然注意到了一个问题。 “李祺,你这是什么炭?” “烧了这么久,也没见着熄啊!”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皇宫里面用得是最好的银霜炭,又叫做银骨炭,一天一夜都不会灭,以其无烟、无味、无明火且耐燃的特点成为宫廷用炭的不二之选。 而普通炭,最多不过一个时辰。 可如今,这饭吃了都快两个时辰了,这炭却依旧旺盛得很。 “陛下。”李祺忙拱手道:“这是臣自制的蜂窝煤,眼瞅着不是寒冬腊月马上来了嘛,那木炭价格也是与日俱增,臣这家里穷买不起啊,所以自己捣鼓出了这个蜂窝煤!” “一小块最少都能燃三个时辰,便宜不贵,很是好用!” 此话一出,老朱和刘伯温对视了一眼,立刻来了兴趣。 “来人,把锅端开让咱瞧瞧。” 禁军甲士立刻入内,两人合力端开了火锅,立刻露出了下面的蜂窝煤。 “这东西倒确实像蜂窝,你说最少能燃三个时辰,那它的原材料是什么,会不会很贵?” 老朱陛下满脸期待地看向李祺,他就想知道这玩意儿贵不贵。 如果真的不贵的话,大型推广,倒是可以让老百姓冬天好过不少,死亡率会大大减少吧? 先前李祺也说过了,现在木炭薪柴的价格都很贵,而且随着天气变冷将会越来越贵,老百姓根本就买不起也不敢烧。 这古往今来,每年冬天,都会饿死冻死不计其数的百姓子民。 没办法啊! 木炭烧不起,煤炭不敢烧,柴火薪炭更是少之又少。 缺薪少柴,这可是那些苦寒文人,历来诗兴大发的哀咏主题之一! 想当年,连诗圣杜甫都住在茅草屋里,一遇到下雨雪天,也是被冻得够呛,更不用提天下广大的穷苦老百姓了。 木炭烧不起,煤炭不敢烧,柴火没得烧! 这可真是,要把人往绝路上逼啊! 那些平民百姓可怎么办? 他们如何度过这酷寒无比的严冬? 身体好,挺过去,还能再活一年! 身体弱,挺不过去,那就少吃一年的苦! 这个世道,便是如此!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刘伯温也满脸希冀地看向李祺。 他也知道,每年严冬都有不少百姓冻死冻伤。 但这是自古以来的惯例,所以无人在意,无人关心! 哪怕朝廷及时赈灾济民,可对天下百姓而也只是杯水车薪。 因为,每年严冬,都是这么过得啊! 对于满朝文武而,这是一张难以启齿的遮羞布! 只要不撕开,他们依旧可以歌功颂德,高唱四海承平,自夸君圣臣贤! 如果这张遮羞布被撕开了,那下面却是无数冤魂,累累白骨! 但是,他们这些朝臣,又能怎么办呢? 天地之力,凡人如何抗衡? 即便能够抗衡,那也是少数权贵烧炭取暖的特权! 但是,倘若李祺这自制的蜂窝煤,价格很便宜呢? 便宜到寻常百姓都买得起用得上呢? 那这可就是真正造福天下万民的好事啊! 1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