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雨阅读>女生频道>邓四平文集> 二哥的生意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哥的生意经(1 / 2)

25年前,我家的二哥成了家乡小镇上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干起了“个体”

家里为二哥东拼西凑了800元钱,二哥便拿着这些钱第一次下南充进回了一大堆我们乡下人以前从来听都没听说过的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什么塑料水花、蜡笔、铅笔刀、玩具小车、塑料手枪尤其是那种塑料水花,放进装水的小玻璃瓶里,如水草,象游鱼,似珊瑚随水飘漾,五彩斑斓,宛如神秘的海底世界。家里人都怀疑这些东西究竟是否有人会买。二哥背个挎包拿张塑料油纸摆到家乡小镇的学校门旁,谁知第一天下来仅塑料水花就卖了1000多朵,彩色蜡笔、铅笔刀、玩具手枪等等本来就进货不多,更是被一抢而空。

干个体确实挣钱,而且看似轻松,这在当时家乡小镇更是令人羡慕不已。其实干个体哪里轻松噢。

那时候,每周星期六,半夜四五点钟天不亮便要起床,二哥和年迈的父亲提上几个大蛇皮口袋,打个火把,深一脚浅一脚地赶上七八里山路,走到兴旺镇和平村的岔道口,去搭到南充的班车。下午赶回时,我们全家大小四五口早早地便到和平村的岔道口等车接货,然后租用附近农家的板板车“嘿咗”“嘿咗”吃力地将货拉回,上坡、下坎、转弯、抹角,人人都要使尽吃奶的力气推车,有时候,上坡之时拉车的绳子把肩膀勒得犹如火燎火烧,剧痛难忍,人人又几乎犹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般身子几乎贴地匍匐而行了。到家常是深夜十一二点钟了,人人都累得浑身衣裳湿透腰酸背疼而且饥肠漉漉,尤其是二哥和父亲,更是顾不上吃饭和歇息,又要忙着清货和准备第二天赶“流流场”的货物。是啊,二哥常说,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呢?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