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故宅就位于今天的蓬安县锦屏镇内。司马相如故宅、文庙、武庙、城隍庙、玉环书院、龙神祠等古建筑群至今依旧得以保存完好。
相传,秦灭巴蜀后,司马相如父辈从中原迁徙到古蓬州,见群山环绕,树木葱茏,江水清澈,风水宜人,风光旖旎,是个宜人耕读的处所,便留居于此垦荒种地。日积月累,终成农耕富户。汉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司马相如在这里诞生,少儿时期在此度过,发蒙读书时随家迁往成都。汉景帝后元年间(公元前143——141年),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返乡,既造福百姓,又重修故宅。据北周时期的周地图记记载:“相如县有相如坪、相如故宅,因以名县。”宋太平寰宇记记载:“汉司马相如故宅有相如坪,相如别业在此。”梁武帝设置相如县时以相如故宅为县治,他的侄儿萧撝(hui)为首任县令,再次重修相如故宅。相如故宅后经数次重修,作县衙的房屋被毁,现仅存一座四合院。如今的四合院,前临嘉陵江,后枕玉环溪,房前芳草萋萋,屋后嘉木森森,竹树环抱,鸟语花香,空气清新,风光旖旎,俨然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走进如今的司马相如故宅,一种博大厚重的文化气息,迎面扑来。怀着无限景仰的心情,静静地伫立在高大庄严肃穆静谧的四合院前,我们仿佛翻开了一部博大浩瀚的历史文化经典巨著。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们仿佛依旧可以遥遥地感受到相如文君当年在此闲居时读书抚琴、夫唱妇随、缠绵悱恻的浪漫和恩爱,我们更仿佛可以感受到相如先贤凄美舒缓的琴音,气贯长虹的剑影,卓绝千古惊天的大赋,穿越时空的隧道,余韵袅袅,感召着、引领着一代又一代杰出的相如故里儿女从这里起步,远行,拼搏,为民族,为国家,奋发图强,鞠躬尽瘁,最后站立成一座又一座高大的时代丰碑。
抚今追昔,如今的蓬安,作为司马相如的第一故乡,故乡人民正在全力以赴地打造嘉陵第一桑梓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司马相如古城内的司马相如故宅、文庙、武庙、城隍庙、玉环书院、龙神祠等古建筑群及其众多的文物古迹也即将得以开发和建设。而且,在今后的司马相如故城的旅游开发和建设中,我们还将开展古县衙审案、相如抚琴、舞剑、作赋、文君起舞等一系列纪念性游乐项目,届时的司马相如故城必将展现出它独特的秀美风姿和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