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殿下果然博识多才,立桓佩服!” 秦立桓对秦王李世民拱了拱手,他也没想到李世民竟然一眼就看穿了自己做法的意义。 李世民没说错,秦立桓此举就是为了吸引大粮商的到来。 一旦一些大粮商将远超市场需求的粮食运抵河东地区。 朝廷便可以不用花费一文钱,就可以将河东地区大灾引起的饥荒平复下去。 当年北宋名臣范仲淹主政杭州时,便适逢浙江地区发生饥荒。 发生了饥荒的杭州谷价飞涨、百姓叫苦不迭。 按常理,作为官府在这个时候就应该运用行政手段平抑物价。 然而,范仲淹不但不去平抑物价,反而张榜要求商贩将谷价增加到了每斗一百八十钱。 众人都不理解范仲淹的所作所为,甚至有百姓认为范仲淹与那些抬高物价的奸商勾结鱼肉百姓。 但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意料。 当时杭州谷价提高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四面八方,许多外地粮商一见有利可图,他们就不分昼夜地纷纷将谷米运往杭州。 在大粮食到来之后,市场的粮食也就达到了饱和,而粮食的价格自然就回落了,使杭州百姓平安度过了荒年。 眼下河东发生大灾,这与范仲淹在杭州时遇到的差不多。 秦立桓也正好借用了范仲淹的手法,可以达到轻而易举的平复大灾引起的问题。 “妙,妙啊!” “秦爱卿果然有治世之才,治世之才!”唐皇李渊高兴的站了起来。 他没有想到秦立桓竟然会给自己带来这么大一个惊喜。 这根本就不是常人能够想出来的办法,绝对是天才的创意。 如此大才! 李渊极为高兴! “这孩子比太子与世民都是强大多了,文武双全,就连治政上都是如此优秀!” “朕心甚慰啊,朕心甚慰!” 李渊极为高兴的在内心深处感叹道。 众朝臣在想明白其中的缘由之后,也是对眼前这少年发自内心的佩服。 “仅仅一个想法,就能够不费多少钱财,平复河东的灾情,管仲、孔明的治世之才也不过如此吧!” “逍遥侯真是让我等大开眼界啊,大开眼界啊!” “真是太妙了,太厉害了,我怎么没有想到如此巧妙的做法?看似逆势而为,没想到却是因势利导!” “有逍遥侯这个办法,河东困局定下了!” 众朝臣都是不吝啬因溢美之辞,用来夸赞秦立桓。 “陛下!” “这种方法在经济学上叫完全竞争,又叫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商品的价格完全受市场调节,量少了价格就走高量大了价格就走低。” 秦立桓一边解释,一边笑着看向了长孙无忌。 “当然了,像这种方法,长孙大人这种只有加盐价,使大唐百姓更为困苦的大人物,又怎么会知道呢?” 秦立桓可不是什么好脾气,他长孙无忌既然撞到枪口上来了,那秦立桓也不会怎么客气。 “你!” 长孙无忌有些气结,但又无法对秦立桓进行反驳。 “不过陛下,此时决不能透露半点风声!” “毕竟人性驱利逐害,大粮商们若是知道将粮食运到河东将无利可图的话,他们绝对不会将粮食运过去!” “如此一来,我们的计划便彻底落空了。” “所以陛下,此法如果要实施的话,必须保证没有人会将这个消息透露给大粮商!” 说完,秦立桓往后退了一步。 方案他提出来了,接下来的事情就不是他要去做的了。 身为当今天子,大唐帝国的开国皇帝。 如果李渊连他手下这帮臣子都镇不住的话,秦立桓就算是有惊天动地的谋划,也没有什么大用。 听到秦立桓的这句话,李渊点了点头。 他明白了秦立桓的意思,只见李渊突然站了起来,他看了一眼参加朝会的朝臣们。 “河东大灾,祸及数十、上百万我大唐百姓,如今国库空虚,朕只能行此下策,以防这天下再遭倾覆!” “此事关系到我李唐江山,若是你们谁敢将此事泄露出去!” “朕定当夷灭你们的九族,决不食!” 到底是沙场出身的马上皇帝,能够生出李建成、李世民与李元吉这等儿子的李渊可不是个草包。 果然,李渊此一出。 太极殿上的朝臣都是忍不住哆嗦了一下。 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搭上自己九族的性命。 这笔账该怎么算,众人还是极为清楚的。 “陛下,引诱大粮商将粮食运到河东地区的事还需要人去做!” “陛下可以派一个信任的人前往!”对于河东大灾,秦立桓也是极为揪心。 考虑了一下细节之后,秦立桓再次补充道。 “嗯,秦爱卿不愧是思路敏捷,你说的很有道理!” “此事事关重大,需要一个有能力、又靠得住的人前往协调!” 李渊一边说着这句话,一边往秦立桓看去。 “即然这个方法是爱卿提出来的,那爱卿给朕举荐一个合适的人选吧!” 李渊看似不经意的问道。 众朝臣,几位亲王甚至是秦立桓本人都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对劲。 毕竟这个方法与方案都是秦立桓提出来的,由秦立桓举荐合适的人选。 这怎么看都是正常合理的。 但只有唐皇李渊知道自己这么做的深意所在。 “陛下,我想长安府尹魏征魏大人应该可以胜任此职。” 思来想去,秦立桓觉得最有资格担任这个职位的只有魏征。 毕竟秦立桓认识的朝廷官员不多,而魏征算是其中最为正直人中之一。 以魏征连天子都敢疯狂怼过去的性格,他的眼睛里面是容不得沙子的。 如此一来,河东地区如果有什么弊案发生。 魏征绝对不会轻易放过。 就像长安城坊市大火案一般,无论是刑部、御史台、大理寺轮番、集体施压,魏征都没有轻易给这个疑点重重的案子直接定性下来。 也正是由于魏征的坚持才等到了秦立桓的插手,最后长安城坊市大火案中死去的那三十九口才能平冤昭雪。 这样的人才就适合做这种事情。 所以秦立桓才会举荐魏征! “嗯,不错!” “力士,给朕拟旨,此次河东大灾的震灾事宜都有魏征负责!!” “明白了么?”唐皇李渊对大太监说道。 “诺!”大太监点头应道。 “很好,秦爱卿!” “朕对你的选择很满意!”李渊开口说道。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