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一场,何来求字一说?” 烛火闪烁中,楚宁轻抚沈婉莹的脸,轻声道:“说吧,究竟是何事才会让你露出这般模样?” 他很好奇,以他和沈婉莹的关系,究竟是什么事才会让对方说出“求”字。 沈婉莹精致的脸上浮现一抹紧张之色,靠在楚宁怀中,小心翼翼道: “妾身若是说出来,殿下别生气。” 在楚宁诧异的眼神中,沈婉莹缓缓说道:“殿下还记得韩兴将军为何会成为秦国内应吧?” 楚宁眼睛一眯,闪过一抹寒芒:“他是为了前朝旧臣,也就是你们沈家皇室还存活下来之人!” 说到这里,楚宁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低头看向沈婉莹,沉声问道: “怎么,那些人找你了?” 沈婉莹摇摇头,长叹一声:“妾身在东宫,他们见不到妾身,但却能见到妾身的母亲。” “透过母亲传来的消息,妾身得知他们被大秦皇帝赶出了秦朝,无处可去,只能来楚国。” “可是,他们毕竟是前朝旧城,在我朝没有户籍,到哪里都被排挤。”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辗转来到京都城,求母亲找殿下寻求庇护。” 前朝皇室之人,在楚国确实不受待见。 也难怪沈婉莹要如此正色哀求与他。 这事对别人来说,或许处理起来有些难度,但对他这位太子而,根本不叫事。 “小事一桩,你不必担心,明日早朝,本宫便向父皇要一份特赦,恢复他们的户籍便是。” 楚宁一脸淡然道:“这些人已经无法对我朝构成威胁,想必父皇也不会拿他们怎么样。” 沈婉莹大喜,连忙起身躬身施礼:“多谢殿下!” 可楚宁却忽然一把将她拦腰抱起:“本宫帮了你的忙,接下来,该轮到你伺候本宫了!” 说完,在沈婉莹羞红的脸色中,两人来到了床榻上。 随着屋内烛火被熄灭,很快便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屋外侍女很识趣地退远了一些。 一夜风雨,不知摧折花草几何。 次日卯时,楚宁一脸神采奕奕换上一套崭新蟒袍,带着心满意足和几分留恋之色离开了东宫。 今日的皇宫和往常一样,百官齐聚金銮殿外,等候着早朝。 楚宁身为太子,自然是站在队伍最前面,随着官员越来越多,许多官员也纷纷前来施礼。 就在这时,一道朗声的声音响起:“安定王见过太子殿下!” 楚宁抬头一看,只见身前站着三人。 一名长相粗狂的中年男子在前,两名青年在其身后。 那中年男子大约七尺,脸阔眉浓,一搓黝黑而长的胡子从下巴垂到了胸前。 而那两名青年,一者皮肤白皙,鼻梁高挺,眉宇间带着几分书卷气。 另外一人则是一名皮肤黝黑,身高八尺有五,孔武有力,太阳穴胀鼓鼓的,一看便知此人是高手。 楚宁并不认识这三人,见状不禁眉头一挑。 好在这时,一旁邓弘文连忙介绍道:“太子殿下,这位便是安定王。” “站在安定王身后的这两位是其长子和次子,他们分别是永安侯楚霄,定军侯楚赞!” 原来是这三人! 楚宁微微颔首,淡然道:“原来是安定王和两位侯爷,本宫还是第一次见三位。” 安定王楚经哈哈一笑:“太子殿下确实是第一次见本王,不过犬子楚霄在太子殿下册封大典时,代本王来过京都城一趟,只不过当时太子殿下太忙,并未注意到他。” 太子册封大典,其他王朝都来了,国内这些皇室宗亲也都来,这么多人,楚宁当然记不住。 楚宁转头看了楚霄一眼,笑道:“倒是本宫将你忘了。” 楚霄笑着施礼:“不敢,太子殿下日理万机,不记得我这偏远侯爷也是应该的。” 自嘲间,一名宦官来到台阶之上,朗声喊道:“吉时已至,早朝开始!” 顿时,文官这边以楚宁为首,武将那边以安定王为首,缓缓进入大殿。 紧接着,身穿一袭明黄色龙袍的皇帝从偏殿而出,众人纷纷拱手施礼: “参见陛下(父皇)!” 楚皇扫视了现场众人一眼,这才微微颔首:“众卿免礼,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楚宁便主动站出来,正色道:“父皇,儿臣有事禀奏!” 众人有些诧异看向楚宁,就连皇帝也眉头一挑,露出意外之色。 楚宁手下这么多官员,就算有事,也不可能是楚宁主动站出来禀报。 带着几分好奇,楚皇眯着眼睛,问道:“何事竟是太子如此严肃?” 楚宁淡然道:“此次和秦国大战,韩兴因为前朝皇室之人而临阵成为了秦国内应,并向秦国提供我军消息。” “若不是儿臣反应及时,当机立断,用计打败秦国,必定会酿成大祸!” “此事,虽然是韩兴无法守住底线,挂念前朝皇室之人,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才导致此事。” “如今韩兴被儿臣斩杀,秦国皇帝为了洗脱控制这些前朝皇室的罪名,将他们全部赶出了秦国。” “现在这些人无处可去,只能来到我朝,还请父皇拿个主意,该如何处置这些人。” 此一出,现场众人顿时议论纷纷。 “这前朝之人,怎么能来我朝呢?” “对啊,而且这些人还是皇室之人!” “你们别忘了,太子妃也是前朝皇室之人。” “难怪太子要为这些人而特意在朝堂上禀奏。” 就在群臣议论之际,龙椅上的楚皇眉头一挑,露出为难之色。 站在皇帝立场,他当然不希望这些前朝皇室之人逗留在楚国。 可偏偏太子妃沈婉莹也是前朝皇室之人! 而楚宁此刻既然主动提及此事,想必是想收留这些人。 想到这里,皇帝忍不住开口问道:“太子意下如何呢?” 楚宁一脸正色:“儿臣以为,天下大局已定,这群人手中既无兵权,也无政权,翻不起风浪,不如赐他们户籍,给他们一些良田,让他们自生自灭。” 这个要求,并不算太过分。 皇帝微微颔首,刚想开口答应,谁知这时,安定王却忽然站出来,朗声道: “太子殿下,此差矣!” 随着安定王迈出班列,现场群臣顿时鸦雀无声。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