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城在接下来的几天进入了混乱时期。 太子对于四皇子等人的合作感到十分愤怒,一方面利用手中权力针对这群人,另外一方面也让刑部尚书凌浩然暗中调查。 虽然不忿其他皇子联手,但太子不是傻子,明白这件事归根结底要给皇帝一个交代。 对付一众皇子的同时,必须查清楚事情真相。 而四皇子等人在联手之后,面对太子的施压,并未退却。 他们不顾太子反对,依旧我行我素继续调查此事。 这反而让忙碌的楚宁有了时间批阅考卷。 三天之后,一众考生齐聚考场外,等候放榜。 这一天,晴空万里,虽然艳阳高照,但却依旧难挡考生们的热情。 “邓兄,相信你这次定能榜上有名!” “哈哈哈哈,借刘兄吉,相信刘兄也不会落于人后。” “你们快开,门打开了,要放榜了!” “苦读十几年,相信此次一定能高中!” 这次科举能上达天听,若是能上榜,接下来就可参加殿试,届时便能成为朝廷命官。 在所有人的目光中,楚宁的身形出现在众人眼中,身后是刘守仁带着一群衙役,手捧着一张巨大的榜单。 “参见楚王殿下!”众人立即拱手施礼。 楚宁微微颔首,笑着道:“诸位都是我朝人才,此次不管是否能上榜,希望诸位都不要太在意一次的得失。 一次不成,可以两次,三次,只要不放弃,终有中榜的一天!” 读书人嘛,难免有的人会心理脆弱,接受不了失败。 但这些都是人才,楚宁不忍其中有人在放榜之后做出蠢事,这才提前安抚。 说完这些,楚宁才接着说道:“此次上榜者共有六百人,接下来你们可在明日接受殿试,由父皇钦点状元!” 话毕,楚宁右手一挥,正色道:“来人,放榜!” 一声令下,衙役们抬着榜单来到考场外那面巨大的墙壁上,将其放下。 随着榜单落下,一众考生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只见那精致的丝绸布上,为首第一名出现三个大字:邓弘文! “邓兄,会元果然是你!” “不愧是邓兄啊,名不虚传。” “哈哈哈哈,恭喜邓兄!” 周围一众考生对此似乎并不意外,纷纷朝一名身材消瘦,满脸风霜的中年男子拱手道喜。 邓弘文此刻激动不已,双眼含泪死死盯着眼前的榜单,喃喃自语: “爹,娘,孩儿高中了!” 随后,邓弘文回过神来,朝周围众人还礼。 这一幕看在楚宁的眼中,露出满意之色。 邓弘文此人,他在看到对方的文章之后便惊为天人。 不管是经书,论、策,诏、浩、章、表,这些都能信手拈来。 同时,对国家政策的见解也有独特之处。 在看过此人文章之后,楚宁立即派人调查了此人。 邓弘文出身微末贫寒之家,为养活年迈父母,一直不肯娶妻生子,生怕增加父母负担。 但就算如此,此人的文采却早已名传扬州,人人都知道此人文采出众,乃是出名的大孝子。 但不管任何人招揽,都被此人拒绝,理由是赡养父母! 此次若不是朝廷出银子举行科举,加上其父母的劝说,以此人的性格,多半是不可能参加科举的。 此次能高中,倒也是众望所归。 就在楚宁沉思之际,现场一众惊呼连连。 “第二名居然是杨文涛!” “是啊,我还以为柳兄会是第二名呢。” “谁说不是呢,柳兄和杨兄两人各有长短,没想到这一次居然是杨兄第二名!” 一时间,众人纷纷朝一名年约二十五的青年拱手施礼。 此人身穿一袭丝绸长衫,头戴发冠,手持一柄羽扇,看起来风度翩翩,但脸上却有几分倨傲之色。 虽然也在向众人拱手还礼,但眼中明显有几分得意之色。 楚宁看向此人,脑中浮现此人的资料。 杨文涛,兖州人士,父亲乃是商贾,虽然和世家豪门扯不上关系,但家境也远超常人。 如果说邓弘文当之无愧,那第二名的杨文涛争议就很大了。 此人和另外一人柳云清不分伯仲,不管是哪一方面都旗鼓相当。 最终还是还是他觉得杨文涛的字迹胜过柳云清,这才点了此人为第二名。 就在楚宁沉思之际,第三名的名字也浮现在众人眼前。 “果然是柳兄!” “可惜啊,也不知道柳兄哪里棋差一着,居然是第三名!” “不过柳兄看起来倒是并不在意。” 众人议论之际,同样年约二十五的柳云清一脸淡定朝众人拱手还礼。 相比起杨文涛的倨傲,柳云清显得淡定许多。 不过,柳云清身上穿的粗布麻衣,明显比不上杨文涛。 但柳云清对这些似乎并不在意,养气功夫倒是超过杨文涛。 楚宁将两人表情尽收眼底,但却并未开口说话。 放榜,又不是只有前三名! 随着榜单全部呈现在众人面前,所有人惊呼连连,但也有人放声痛哭。 同样的考场,同样的榜单,但人生的喜悲却并不相同。 有人欢喜有人悲,上榜者互相恭喜,落难者难掩失落。 一时间,现场欢呼声和痛哭声一片。 楚宁对此并不意外,深吸一口气,朗声道:“诸位!” 楚宁一开口,现场顿时安静下来。 “三天之后殿试,届时父皇会亲自出题,到时候状元花落谁家还不一定!” “这三天,诸位好好休息,做好准备,同时,本王也会让礼部之人交待礼数,免得在金銮殿上失态。” 说完,楚宁朝前走去,冉冥立即带着人开道。 这几天都在考场度过,也没休息过一个好觉,接下来的三天当然要回去好好休息,顺便陪陪沈婉莹。 想到府上佳人,楚宁眼中露出一抹期待之色。 人嘛,食色性也,是个正常男人都有需要。 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怎么能让佳人独守空房。 而一众考生在恭送楚宁离开之后,纷纷奔相走告,此次会试的名单也在一个时辰之后出现在太子,一众皇子和世家豪门的手中。 这么好的机会,太子等人当然不会错过,他们第一时间做出应对,准备拉拢这群人! 科举举办成功又怎么样,打压世家豪门又怎么样,只要这群人被收买,皇帝和楚宁的计划就落空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