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的牛都回来了! 本以为这批牲畜要折在这。 都被那将军扣了,还能有好结果? 答案是。 有的! 太有了! 纪知州就是靠谱,跟着他做买卖,绝对没问题。 只是宁安州的百姓们一边看着牛,一边往队伍后面看。 他们的小纪大人呢。 怎么还不回来。 他不会要常驻镇南关吧?! 想到这个可能,所有人都在摇头。 纪知州是他们宁安州的知州,不是镇南关的!真的不是! 化远四十年, 十月初六。 滇州府,镇南关。 从镇南将军被查,一直到被押往京城, 事情办得极快。 谁让他确实作恶多端。 再有镇南知州从中反水, 身边还有不少人看到时机不对, 也供出不少事。 徐大人查了一个月, 总算把证据收齐,带着二十多犯人一起回京城受审。 这一个月,他们几乎干了别人三四个月的事情,歇息几天便赶路出发。 徐大人今年六十二,这一趟也不容易。 不出意外的话,他办完这件差事, 差不多就要致仕。 所以徐大人对纪元非常感激。 没错,是感激。 要不是纪元及时出手,他致仕之前,就会永远留下一个污点。 徐大人走了。 滇州府知府把得力的二十个小吏留下来, 又跟滇州府指挥使商议, 留下几个得力干将, 凑了三十个作为纪元的左右手。 这件事做完,知府大人也离开。 滇州府不少人看着这事,只觉得他们做得干净利落,而且没办法指摘。 那镇南将军像是降智了一般,就按照纪元的路子走。 但有时候看着降智,也是真的没有办法。 纪元的陷阱看似温和无害, 实际总会给到致命一击。 这些人走了之后, 镇南关,也就剩下纪元一个人坐镇。 作为镇南关本地的代知州, 不出意外的话,至少明年才有接替的人,更夸张一点,或许后年才会来人。 今年是乡试年,明年是会试年。 吏部更有可能,会在会试结束之后,各地职位变动,才会再安排人手。 纪元好歹在吏部做过事,了解里面的情形。 所以,在一两年内,这地方他都要暂管。 纪元自己都深吸口气。 他只是想让镇南关正常一点,不要影响宁安州做买卖,不要影响本地跟滇州府其他地方沟通啊。 否则他为什么还要再规划两条路,好让镇南关不是唯一的通道。 他想把这地方连根拔起。 没想到拔得太干净? 所以宁安州牛羊放行的时候,他还不能走,他这一走,镇南关肯定更乱。 要说镇南关,现在分为一文一武两部分。 以前镇南将军在,这里又是边关,自然武力压制文官,所以大部分官员都边缘化,爱惜羽毛的就不参与,只等着四年任期结束,好赶紧离开。 不过镇南关到底是天齐国自古以来的关卡,衙门六司还是齐全的。 吏,户,工,刑,兵,礼六司人员齐备。 而且多数人并未参与其中,顶多有些小错,并不会带到京城,一切由代知州纪元处置。 宁安州那种,只有就户司,刑司有人的,还是少数。 文官众人忐忑不安,代知州看着笑眯眯的,年纪又轻,实际上的手段,他们还是清楚的。 若没有什么手段,怎么可能解决了镇南将军。 还有人暗地里说,朝廷能派人来,就是因为他暗地传了消息。 否则以朝廷的效率,怎么可能这么快派人过来? 不过这都是传闻,也没什么好说的。 文官们等着代知州上任三把火,心里也是无奈。 他们能在镇南关做六司主事的,基本都是进士,最差也是三甲进士。 满脑子的想法便是,混够四年,调到其他地方。 谁知道会出现这样的差错。 要不然就这么着吧,反正他们迟早要走。 而且也没人动得了他们,现在衙门没有停摆,已经很好了。 对比文官们想摆烂的忐忑,武将那边则完全是两个想法。 被徐大人带走的,基本都是军队里的上层。 如今分编成五支队伍的军队,全都只剩中下层将士。 要说平日他们没有作恶吗? 那肯定不可能。 毕竟是那些人的爪牙,事情多多少少都有做。 可要说完全是坏人吗? 也不是的。 他们也是被压迫的一员。 他们全都无精打采 ', ' ')(' ,有些已经趁乱逃跑。 这些趁乱跑掉的人,身上背着的事情都不小。 纪元对此竟然并未多管,只让邬人豪跟知府拨给他的左右领队他们看好剩下的人。 一文一武。 都在等着代知州先动哪个。 纪元的第一道命令却是。 自查。 自己把情况写下来。 不会写字的口述下来。 总之,纪元要看到所有官员,以及兵士们的情况。 一句话,自己交代情况,那一切好说。 不交代情况,那咱们回头再聊。 纪元只给了十天的时间。 刚刚从滇州府府城回来的秀才们,个个都被拉着。 文官们还好说,兵将这边,大多数人确实不识字。 他们不过出去考了个乡试,怎么家里变化翻天覆地啊。 这就算了。 怎么纪状元,成了他们的代知州? 一部分秀才还有点蒙,另一部分秀才已经去找代知州卖好了。 他们这次乡试,整个镇南关没有一个考上的。 若他们能被状元指点,明年说不定有希望? 纪元听此,也直接道:“等镇南关事情少一些,本官会亲自去本地官学。” 亲自去本地官学?! 这下,整个镇南关的读书人都振奋了。 这些读书人多是年轻人,大多也想继续科举。 有纪状元这句话,他们肯定会愿意帮忙做事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