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侍读学士讲的事情,让他大开眼界。 什么刚确定主考官,主考官家里就被扔金银,甚至还有绑了考官家孩子,只要求透题的。 他们住到考场里,反而免了那些烦恼! 话是这么说,但在这里面,还是觉得无聊啊。 纪元在一众“考官”里年纪最小,干脆给上司们煮茶解闷。 他那煮茶的手艺,连房老夫子都喜欢,何况这些官员。 一时间,这里倒是“其乐融融”。 庶吉士选拔的主考官李首辅过来时,他们就差跟纪元称兄道弟了。 李首辅胡子都翘了翘。 你们多大,纪元多大! 你们还是称兄道弟?! 众人见李首辅过来,连忙起身。 再看后面走进来,穿着明黄衣袍的尊贵之人,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怎么来了! “参见太子殿下!见过李首辅!” 纪元自然也跟着行礼。 太子其貌不扬,性子倒是温和,跟风风火火的皇上有些不同。 但太子对政务非常熟悉,问了几个关键的问题,知道准备工作已经可以了,又勉励他们几句。 看到纪元的时候,太子并未说什么,只是带着众人离开。 纪元感觉太子的眼神怪怪的,难道又有什么差事给他? 算了,不想了。 明日就是七月初九。 自己头一次当考官,真的好紧张啊! 虽然只是考官之一,纪元还是很有压力。 要是不小心泄题了怎么办,要是遇到突发状况怎么办。 要是考试中出问题怎么办。 纪元自己考试的时候完全不慌,现在当了考官,心里反而紧张万分。 好在他面上还能保持平静。 七月初九上午。 前来考试的新科进士们,看到的就是一张严肃的脸。 啊? 纪元为什么这么严肃啊。 是不是这次的考题特别难? 还是遇到什么事了?! 纪元也感觉到自己的严肃,朝大家又笑笑。 ??? 笑又是怎么回事? 这是有事还是没事啊。 纪元深吸口气。 不笑了还不行吗! 纪元学着平时考官的模样,还真的唬住不少人。 直到庶吉士选拔正式开始,纪元擦擦头上的汗。 终于开考了! 不容易啊! 正想着,侍读学士招手让他过去,并递给他一张试卷:“开考时候也就没事了,来,今日的考题,做一做。” ??? 考官还要做题吗! 这还有天理吗! 侍读学士心道,太子点名要你考试,这大家也没办法。 而且他听说,皇长孙快启蒙了,多半会选庶吉士给皇长孙做伴读。 虽说伴读仅是不入流的八品官,但纪元还是翰林院六品修撰,此伴读的名头更像是镀个金边,平时不用纪元真的过去。 听那意思,太子有意选纪元。 这种好机会,一定要把握住啊! 加油!纪元! 我看好你! 翰林院本身, 就是给皇室成员讲经读史的部门。 其中的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以及下面的侍读, 侍讲, 基本是同类, 这是正儿八经讲学的位置。 最下面还有一种为伴读, 倒并非陪着皇子等人读书,也是一种官职,从八品。 品级虽然低,却是亲近皇家的好机会,而且也是兼职。 就像翰林大学士不过四品的官职,但翰林大学士兼任吏部尚书, 以及太子太傅,那就是正二品的官衔了。 身兼数职时,自然是按照高的那个给俸禄。 而且从翰林院选的伴读,多半是为了给李首辅打下手, 只随着首辅讲课而去。 一定要做比的话, 更像是老师的助手。 对被选中的庶吉士来说, 更像是镀了金一般,说出去,那也是陪皇长孙读过书的人了。 至于为什么要选庶吉士,乃至状元? 自然因为,这些人学问够好,可以让皇长孙耳濡目染。 算是彼此成就。 今年的这项算是额外的差事。 毕竟皇长孙再不正式启蒙, 年纪就过大了。 纪元隐隐听说过这件事, 那么多奏章文书可不是白看的。 太子今年二十九,性格温和, 本人也是不同其他人的敦厚沉稳。 这样的人,做太子再好不过。 皇上年轻的时候,还炫耀过自己有个好儿子。 彼时皇上四十多,正是壮年,太子十三四,则还是少年人。 ', ' ')(' 但随着皇上年纪越来越大,真正要到壮年的,变成人人夸赞的太子。 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太子的夸赞越来越少。 父子之间也变得奇怪起来。 偏偏太子的长子也很不错,甚至颇有些像当年的皇上,性格也活泼,还喜欢习武练剑。 换作平常人家,肯定要说自己家族有希望了,儿子不错,孙儿也不错。 放在皇家,那就是妥妥的狼子野心。 故而这位皇长孙基本不出来,一直拖到今年十一了,再不正式启蒙,就晚得有些离谱。 这里的启蒙也并非从学字开始教。 这些自然有私下的人教导。 皇室的启蒙,就正式奏请翰林院侍读学士们前去授课,算是学习更高级的课程。 按理说,六七岁就该请求的。 但太子怕皇上以为他借此机会结党,一直拖着。 到了今年,实在不行了。 皇长孙,已经十一了。 纪元一边答题,一边想着朝中的局势。 要说皇上人怎么样? 也还行。 偏偏对儿孙如此苛刻。 倒是也能理解,年纪越大,就越有一种失权的恐慌。 可人不可能永远少年,也不可能永远年轻。 普通人手中权力不多,失去权力的时候也会痛苦,何况坐拥天下的皇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