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甲都在翰林院做事,这是确定的了。 二甲三甲则要分到京城各部。 其中吏,户,礼,兵,刑,工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等,大家按照排名来分。 确保每个部门都有“实习生”,分多分少,则看各部门的要求。 纪元明白自己的去处。 白和尚,高老四方拿到文书,才知道自己被分配到哪。 说话间,住在附近的董康也来了,他手里也是自己的文书。 董康二甲第三,他直接被分到了礼部观政。 白和尚二甲三十,则是分到刑部。 高老四二甲三十五,按照顺序也分到了礼部。 他们就要去各部任职了! 董康还道:“听说先在各部做几个月,等到七月份,还会有一项考核。” 还有考核? 纪元道:“考什么?” 不是说已经结束了吗! “跟你没关系!” “是我们二甲,三甲进士的事!” “七月的时候,除了一甲之外,其他进士有一场选拔庶吉士的考核,如果考核通过,那么我们也可以入翰林院!” 如今会试殿试考完,对一甲前三来说,已经结束了。 但对剩下的人来说,除了观政之外,还要考核。 这场考过了,才能去翰林院。 去翰林院做什么? 当纪元他们的手下! 也怪不得董康说跟纪元无关,纪元已经稳进翰林院了,说不定到时候还是他们的考核官。 而剩下的人,还要继续努力才能。 纪元一脸问号。 他? 让他当同年们的考核官? 这是不是有点离谱啊。 而纪元去翰林院接手的第一项工作,则更为不同。 纪元人还在家中,说好的五月十六才正式去当值。 但五月十二,翰林院提前来人,给了他上任后头一件差事。 纪元看了看文书,再次确定。 他? 去国子监,讲课? 就他? 天知道,罗博士前些天还想让他去国子监读书呢! 怎么突然就去当讲课了! 学生当不成,就当你们的夫子? 翰林院同僚忙得厉害,专程过来送文书,还拍拍纪元的肩膀:“你可是纪六元,讲个课怎么了?” “榜眼探花都会去,你自然也要去的。” “可要好好讲,不要丢咱们翰林院的脸啊。” 这算是国子监的传统,会请新科状元去讲课。 到时候必然座无虚席,无数学生等着聆听。 毕竟纪元的状元身份,可是天下学子们的渴求。 请他去,理所应当。 这份激励可不是谁都能有的。 想来那谢榜眼,宋探花,心里肯定难受得厉害。 去国子监讲课,他们都没有这个资格,只能作为纪六元的衬托当陪同! 但他们心里再不满也没办法。 这是只有属于状元的荣光。 新科进士中,只有状元,才有资格让国子监所有人等着他过去。 纪元无奈,拍了拍自己的衣服:“好吧,下官遵命” “最近几日准备准备,到时候许多学生还要向你请教呢。”说着,同僚还笑,“等你从国子监回来,咱们再叙,以后要一起共事呢。” 纪元送走急匆匆的同僚,看来翰林院好像很忙的样子? 而纪六元当官后的第一项差事。 去京城国子监讲课! 怎么办,还突然有点紧张啊? 五月十六。 正是天气炎热躁动的时节。 京城国子监的学生们, 则在前几天开始,就在热烈讨论了。 讨论的话题只有一个。 今科状元。 这并不意外,谁让整个京城, 都是关于纪六元的讨论。 他身上的一切都值得拿出来讨论。 纪六元。 皇上御赐宅邸, 皇上御赐名字。 再加上他殿试上惊为天人的文章。 甚至有人传言, 他的字也是一流。 这样的人当了状元。 可围绕他的, 也有许多负面的东西。 比如极差的家世,比如天煞孤星一般的命格。 再比如扑朔迷离的会试文章。 那样的会试题目,他怎么拿的第一? 真如传言说的,他是个极厉害的马屁精? 说到底,还是因为,今年国子监的人没有拿第一。 会试不是第一, 殿试也不是第一。 之前一直有传言,说他们国子监的学生占便宜,既不用赶考,跟考官们的关系也好。 ', ' ')(' 但这种说法, 他们不觉得啊。 不过有一点他们承认, 他们拥有天齐国最好的资源。 这种情况下, 若真考好了,也就算了。 但考得不好,很是被大家笑话。 再加上,如今能来国子监读书的,不是有门第的,就是举荐上来的。 而能被举荐, 要么是有天赋, 要么有家世,或者二者皆有。 这种学生, 轻易会服别人? 自然不可能。 偏偏出了个纪元。 谁知道会出现个纪元! 他像是凭空出现一般。 可大家细细想来,好像每一年,都听说过他。 那些诗词,那些徐大人,朱大人口中不错的学生,甚至有人买过他画的《梦蝶记》! 当初还因为他不画了,所以很不开心! 啊? 大家冥冥之中,那么早就有联系了?! 这些就算了。 不知道哪个学生说了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