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雨阅读>武侠仙侠>穿越考科举> 第35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3节(1 / 1)

(' 看着过来领过冬被褥的穷人家,似乎又觉得没什么错? 排队的人千恩万谢,捐钱的人也觉得,这比塑金身似乎要强上很多。 就连官府也赞他们寺庙心善慈悲。 白和尚看了全程,也是瞳孔地震。 满脑子就一句话。 这也行? 可这样确实行。 而且寺庙里的风气也有了变化,至少不会明面上瞧不起读书的穷人,反而要善待他们,表示自己的善心。 白和尚还在消化这件事,不过另一念头却是肯定的。 那就是,找纪元过来,果然是没错的。 事情到他手里,好像变得轻而易举起来。 白和尚忍不住道:“若是让你当一地长官,绝对能让当地百姓过上好日子。” 纪元笑:“你们青云寺的基础本就好,不过是换个思路而已。” 主要是 白和尚的师兄也经营得当。 他不过扭正方向而已,这也只是出个嘴,出个脑子,不算什么。 他是这样讲,白和尚师兄却对纪元很是敬佩,自己瞑思苦想,也就想到那些方法让寺庙变得更好,殊不知一山还有一山高。 纪元心知,自己不过是见得多。 后世甚至把这些整理成册,许多现代人或许不会应用,但稍稍看一看就明白的。 古代消息闭塞,其他寺庙未必不是这样做的,只是还未传到青云寺而已。 青云寺的事情解决,白和尚终于可以放下心了。 只要不是一路往斜道上奔驰,他也就不用再担忧,想来青云寺奢靡的风气也能稍微改改。 纪元顺路来了一趟,见白和尚的担心解决,自己也要回府城了。 眼下要到十二月,他要去找殷博士,也把程教谕的信件给带过去。 今年过年,他应该在殷博士家中过。 而且趁着年前年后,他肯定要专心备考会试。 白和尚自然是不能走的,他还答应师兄,给其他学子补课,也算是他们青云寺乐善好施的一项。 纪元见此,心道别说家家有难念的经,每个人都是如此。 他无父无母,更没有家族,这便是没有靠山。 白和尚他们是有“家族”的,若说相互帮衬,自然是有,可也要受到钳制。 一时间也说不上哪个好哪个不好。 纪元再次启程。 依旧是一个人去往府城。 这一路走来,多是他一个人,如今倒也习惯了。 白和尚本来还说,今年天冷的早,让他在青云寺过年,被纪元谢绝。 他跟殷博士约好,肯定不能食言。 骑着快马,终于在十二月回到府城。 再回来,纪元对读书的想法,似乎更坚定了。 陆游曾讲,读书本意在元元。 读书的本来目的,就是为了黎民百姓。 他是纯粹的读书人身份也好。 还是从秀才到举人,走入“职场”也罢。 只要这份心不变,一切都不会改变。 纪元回到府城,自然还有无数人想来拜见,交际应酬也好,攀亲带故也罢,全都被他拒绝。 此一次归乡,又去了一趟青云寺。 该交际的都交际过了,该见的也见了,该悟的也悟了。 接下来的时间,只有闭门苦读。 明年四月会试,那才是他的目标。 纪元翻开手边的典籍,在栖岩寺的禅房中闭门读书。 无数新进举人方在解决手边困境。 或因婚配,或因家族,或因交际享乐,周旋在人际交往当中。 纪解元已经在静心读书。 厚冰无裂纹,短日有冷光。 一个读书的冬日,渐渐过去了。 化远三十八年,正月十五。 纪元推开禅房的窗户,却有些推不动,出去一看才发现,这窗户也冻住了。 今年的年前年后,似乎格外冷。 纪元搓搓手,干脆清理起窗户的积雪。 窗户收拾好,纪元伸伸懒腰。 好像又要启程了。 这次的目的地,京城。 化远三十八年, 会试年。 去年乡试,今年会试,每一次的考试, 都更加艰难。 如果说最开始的童试, 是整个建孟府几十个县读书人的比试, 录取率还算可以。 但乡试, 就是整个建孟府所有县城秀才们的比试。 能考上秀才,就说明大家的学问。 在秀才中优中选优,最后得出举人。 多少人,考个五六次七八次也考不上,最后只能遗憾离场。 许多人就是卡在考举人这一步。 可要说,考上举人犹如登天之难。 但对于举人上面的进士, ', ' ')(' 很多人便直接止步了。 相当于,你刚读书的时候,觉得自己考上初中轻轻松松,考上高中大学也还可以。 但要说自己能考上前二的学校, 大多数学生直接望而却步, 直接换赛道了, 没必要为不可能的目标努力。 或者说,学到现在,自己几斤几两已经很清楚了,再往上断无可能。 在村里,县里,自己可能是第一第二。 而乡试相当于省考, 全省学生里, 原先村里的第一第二,能占个几十名开外已经不错了。 会试, 这种全国考试,多数人不会有什么信心。 能踏进举人门槛的,便是今年的举人最后一名,他也是普通读书人中的天才了。 可惜他的天分对比真正的天才来说,就是普通人跟天才的差距一样,几乎有个鸿沟。 像很早之前,纪元蒙师赵夫子的好友黄举人。 他三十多岁中举,当机立断,不再考进士,直接做官。 就是知道,自己再考下去也无意义,不如抓住机会就职。 还有直接在府城当官员的举人们,也是放弃了科举之路。 倒是在府学做夫子的,多数还能再次应试。 反正想要考进士,就不能在朝廷里做职官,这是历来都有的规矩。 在旁人眼中,高高在上的举人老爷们,面对会试的考试,还是望而却步。 可见会试之难。 但要说,大家不想做进士吗? 那肯定是想的。 天齐国之初,举人跟进士还是并用的。 但如今科举兴盛,三年一次的大选,举荐不知多少人才,自然更重用进士。 不只重用进士那么简单,还要严格按照进士的排名来用。 之前讲,进士分为三个等级。 一甲前三,为进士及第 二甲大约在三十人,是进士出身。 三甲在一百多人,则为同进士。 三榜之间井然有序,不可混淆。 ', '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