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们抄那些话本,已经算是踩在边缘上,好在都是官府允许的话本,那周家书坊也不会做自降身价的事 。” “抄了这些,以后被翻出来,还能有后路?” 蔡丰岚像是被泼了盆冷水,瞬间清醒过来。 他看到这书的名字,又草草翻了下,本就满脸通红的他,更是涨红着脖子拒绝。 他不想抄啊! 可对方直接开价十五两,让他抄完就给钱,甚至对字的要求还不高。 他站也不是,走也不是的时候,对方直接塞到他怀里。 等纪元过来,看到就是这样的蔡丰岚了。 两人说完话,那人就已经离开。 “他,他不怕我不抄了吗?” 纪元道:“自然不怕,你是府学的学生,他又记住你的相貌,回头找你很简单。” 这是实话,对方既然敢雇人抄这种书,自然有些门路。 这本《寻春记》变成烫手山芋,蔡丰岚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扔也不是,拿走也不是。 当然,他已经放弃抄这本书的想法了。 纪元拿着书,似乎并不在意,在旁边巷子里看了看,随手塞到一个破洞当中,又找了些土石块掩盖。 “就这样吧,等他来找你的时候,你就说东西在这,也不会有人能发现。” 不管怎么样,书只要不在蔡丰岚手里即可。 对方就算找到蔡丰岚,以他的秀才身份压下去,也不是不可以。 纪元安慰:“那人应该是广撒网,那书薄得很,成本要不了几个钱,骗字好的帮他们抄书才是正理。” 只要能碰到一个想赚外快,字还好的,都是这些非法书商们捡到便宜了。 处理了书,蔡丰岚才忐忑不安回去,回去之后他就忍不住打自己一巴掌。 这下连李锦都吓到了,连忙问:“怎么还打自己呢,怎么了?” 蔡丰岚摘了叆叇,忍不住道:“我还真是糊涂。” 此事越想越后怕,可那人一说十五两银子,他就忍不住想去赚。 没有太多要求,字还少,抄完就是十五两。 这跟捡钱一样。 当然了,不考虑后果,就跟捡钱一样。 但最近一段时间,蔡丰岚的压力太大了。 本来只买叆叇,虽说借了纪元的钱,但他觉得自己能还清。 纪元还是主动让蔡丰岚买。 眼镜不是乱花钱,是必需品。 可谁料又出了年末各项学杂费的事,就让蔡丰岚一时鬼迷心窍了。 住在李锦这,虽说吃喝不愁,可更让人忧心。 自己这日子,不就是靠两个好友接济吗。 甚至还要靠比他年纪小九岁的纪元接济。 一向没为钱财发愁的蔡丰岚,人已经有些晕了。 遣散仆从后,李锦才听两人说了这事,当下道:“什么书都敢抄,你不科考了?” 李锦又道:“你们是我好友同窗,咱们还是同乡。对我而言不过顺手的事,你知道我爹给我寄钱的时候,以前寄的是四人份,现在寄了三人份吗?” 以前连带李勋的,还带纪元,蔡丰岚。 李勋走了,那就是他们三个的。 这下纪元都惊讶了。 往日最不知事,年纪却比蔡丰岚还长了两三岁的李锦好笑道:“知道咱们这些学生。” “不对,知道你们这些厉害的学生,在有钱人家口中叫什么吗?” 他们不知道啊。 “叫庄子,就是田地的那个庄子,不同的学生,就是不同的庄子。” “有的学生成绩好,就是收成好,若买了这个庄子那以后大有裨益。” “你们两个,在我们这些只有银钱,却无能出头子弟的人户,可是上好的水田庄。” 这话并不好听,甚至有些粗俗。 可意思是这个意思。 就算官至宰相,也会押一押哪个“庄子”好。 古代不是一般都有富商抢着增银给穷书生的吗? 这就是大家选好潜力股,然后投资股票啊。 只等着股票飞涨。 有些股票想要投资的人太多,富商排队也买不到的。 而纪元,蔡丰岚,一个小三元,一个童试第三,就是真正的潜力股,就是上好的田庄。 这些事,纪元他们并不知道,因为并不在他们学习的范围内。 李锦却是跟着父亲耳濡目染,早早知道社会的运行规则。 李锦摸摸下巴,还道:“我爹能给你们俩花钱,不知道多高兴呢,你们多用一分炭,他心里就高兴一分。” “这可不夸张啊,只要你们愿意,咱们正荣县想资助你们的可多了。我爹还觉得他捡到便宜了。” “白和尚跟咱们走得近,我爹都想把他的吃喝给包了呢。” 对他们这些人户而言,若 ', ' ')(' 能用银钱买一个未来的潜力股,简直太划算了。 李锦平日不说,不会把接济做得太露骨,也是顾及同窗们的颜面,不想让大家不好意思。 可蔡丰岚为了生计都要铤而走险了,他肯定要讲的。 蔡丰岚也渐渐变得自在起来,这么说,他也算用学业还生活费了? 李锦拍拍蔡丰岚肩膀:“学习吧,我等着你学得更好,然后带我飞呢,回头你中了举人,中了进士,那我就有进士好友了。” “这面上难道没光吗?” “或者你要当一个,抄了黄,书进监牢的书生啊。” 纪元忍不住笑,纪元也安慰道:“你也别为买叆叇难过,叆叇还是我拉着你买的,若有责任,那我也有。” “再说,回头你中了举人进士,还怕你还不起?慢慢来吧,我这也是买庄子了。” 三人说笑一番,这事揭了过去。 他们三个在学生中,已经算好的了。 估计有些学生会更可怜,别说过冬的银钱,那些杂费,估计也还“欠”着。 纪元翻了翻书,不知想些什么,最后笑笑,继续读书。 闲暇之时再把插图给画了。 但有了今日的事,这插图画起来,更要小心。 放假之后, 三人除了早上锻炼,下午武营拉着他们踢会球,剩下的时间继续读书。 武营见此, 没事也凑到李锦书房里读书, 他读的是兵法, 以后考的也是这个。 几个人凑在一起读书, 彼此都有些长进。 一直临近年底,大家陆续收到家里的回信。 众人才想到,快过年了,化远三十四年,要过去了。 这一年事情极多,时间过得也很快。 童试, 来府学。 中间还夹杂着各种事。 如今这一年终于过完了。 纪元看到殷博士的信,殷博士年后便出发,他要去京城考会试。 举人考进士。 又是极难的。 殷博士是个乐观的,还打趣, 希望纪元有个进士夫子, 等着他的好消息。 殷博士学问扎实, 但能不能考中,却也不好说。 很看考题,也看当时的考官喜好。 纪元心里为殷博士捏把汗,希望今年可以如愿。 罗博士信里则诧异,他怎么现在才花,还说让他不要担心银钱的事。 更说他家老大年后会到府城办事, 到时候会来看看他。 最后又对孩子住寺庙表示担心, 说禅院太苦,跟着和尚们吃素也不是回事, 让他一定要多吃点肉等等。 拳拳爱徒之心,让纪元有些泪目。 房老夫子在说,他吃了钱飞家厨娘做的点心,虽然差点意思,但也不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