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见这一家在村里如何地人厌狗嫌。 回县学之前,纪元又看了看小黄,私下拜托安大娘子:“若他家赌到要卖牛,还请帮我买下,暂时养在您家里,我会送银子过来。” 小黄跟他的情谊不同。 他刚穿越过来 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小牛。 之后在窗外读书,也是牛在陪伴。 甚至没有冬衣的寒冷初春,同样靠着照顾小黄的名义,住进厨房。 这才让他熬过来最艰难的一年。 人的恩情要报答,牛的恩情同样要报答。 安大娘子应下,又道:“看他家这样,卖牛是迟早的事,我肯定第一时间买下。你家小黄也聪明。” 纪元再次谢过,提着东西回县学。 十岁的他有些力气,身量也比寻常十岁的孩童要高。 加上每日锻炼,看着气质不同,眼睛也明亮得很。 若不是这身带了补丁跟接了一截的冬衣,只觉得他出身不俗。 又是一年了。 在这个世界读书的第三年。 想来今年年底,就要尝试考入乙等堂。 必须更加刻苦才行。 今年的目标,一本礼记,一本春秋。 再读更多集注,好让四书的解意更加清晰。 新年新气象。 就定个小目标。 考入乙等堂! 争取在明年这个时候,准备考秀才。 时间可不等人啊! 都说出名要趁早,这考功名同样要趁早! 回到县学, 依旧跟上一年一样热闹。 如今已经是化远三十三年。 纪元来这个世界的第三年,也是入县学的第二年。 去年升堂考核的十二个人里,有五个考入乙等堂。 蔡丰岚不用说, 他是第一的成绩靠进入。 常庆竟然也考过去, 已经搬到乙等堂的宿舍。 乙等堂宿舍四人一间, 条件要好很多。 副舍长蒋克却没过, 但人更沉稳了,估计今年也会奋发图强。 甲乙丙堂人员稍微有所变动,其他情况倒是跟去年差不多。 夫子博士们又把注意力放在乙等堂上。 二月又是县试。 但今年丙等堂的情况跟往年不同。 今年丙等堂的学生们,不管夫子博士们在不在,都在用功读书。 珍惜读书的机会,已经养成了习惯。 再说, 丙等堂以纪元,刘嵘为首。 这两个人,一个十岁,一个十四, 勤奋得不行。 他们这些人年纪大些的, 又有什么资格贪玩。 跟纪元要好的李廷钱飞, 更是手不释卷。 学吧,跟这一群卷王,除了学习还有什么事。 三月份,县试已过,夫子博士们照常上课。 四书夫子还是之前的几位,不过讲的内容明显更深入。 明经博士则换了。 明经就是通晓明白经书的意思。 博士也是夫子的另一个称呼, 也有职位的意思。 明经博士, 意思就是精通经书的老师。 而明经博士,也可以按照他们所教授的内容, 分别称呼。 就像老师都可以喊老师。 但分开来说,就是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物理老师等等。 县学里的称呼也差不多。 教《诗经》的就叫诗经博士。 教周易的就叫周易博士。 去年诗经博士,周易博士,尚书博士都讲了自己擅长的内容。 今年要学《礼记》,自然也换了最精通礼记的博士。 但礼记要分两位老师来讲。 一个是秀才,平日带大家通读。 另一位是举人,只能抽时间来教学,大部分时间,他都在乙等堂,乃至甲等堂。 举人博士极为年轻,今年不过三十五岁。 是浙东余姚人,江浙读书风气之盛不必多说。 那里出来的夫子,多擅长《礼记》《礼仪》《周易》,他能在这教学,也是看了县令的面子。 今日是举人博士头一次出现在丙等堂,学生们根本坐不住。 中午吃过饭,所有人都坐到自己位置上,只等着礼记博士过来。 这可是举人啊! 三十五岁的举人。 这个年纪明明可以再考,或者去当官。 当然,现在的官场,举人想要立刻当官,必须进候补名单。 之前赵夫子好友,黄举人那个是例外。 他是被卷入科举舞弊,所以给的补偿,而且黄举人也只是当了个偏远的小官。 但是三十五,真的可以再考! 考上进士,那这辈子荣华富贵唾手可得。 ', ' ')(' “很多人都好奇,他为什么不继续考。” “刘嵘你知道吗?” 刘嵘的祖父是举人,或许他知道? 刘嵘只把自己听说的讲了下:“我祖父考上举人,已经五十多年前的事,那时候的士子比之现在不算多,所以考上举人之后,遴选两三年就有合适的位置。” “五十多年过去,天齐国多了不知多少举人进士,但官职就那么多。” “殷博士应该还会再考,来咱们这教书也是备考。” 剩下的不用多说,大家都明白了。 职位是固定的。 考上功名的却越来越多。 所以想要进候补名单都要排队。 听到这,大家的热情似乎少了点。 刘嵘却又道:“殷博士是浙东人,他们当地科举又盛,能在当地考上举人,实在了不起。” “而且浙东一带,特别是余姚当地,对礼记的理解甚好,远超其他的地方。” “天齐国各处开馆收徒,首先想要的,就是浙东余姚出身的夫子,专门教导这几门课。” 纪元之前听过一星半点。 这会刘嵘认真解释,他对即将过来的殷博士抱有很大期待。 首先,殷博士所在的地方,放在现代来说,就是高考大省。 那地方卷生卷死的,出来的学子必然不一般。 说起来,江浙在现代同样高考难省,古代竟然也是一样。 再者,当地对礼记等三本书的理解非常深刻。 这可以比作当地对此的文化底蕴深厚。 那就卷中卷出来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