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姨娘笑的有些勉强。 陈玉壶见状,说道:“隅之也大了,胡姨娘搬去赏心院吧!” 胡姨娘没想到还有自已的事情,花姨娘是因为现在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 她只带着一个女儿,竟然也能搬院子。 这可比两身衣服更加的让两个姨娘感恩。 从她们进府住的就是那么个小屋子,没想到有一天自已能换个大点的院子。 就算是换,也没想到是夫人给换的。 陈玉壶端庄的坐在主位上。 原主给她们设置的困难成了自已现成用来施恩的手段。 换个院子而已,自已什么都损失不了,还能换得大家都开心,多好的事儿啊! 总比那位蒋姑娘一进府就凌驾于两位姨娘头上,挑了个大院子好。 陈玉壶坐在高位上,说着好话:“正好趁着这个机会,看看少爷和小姐们,还有两位姨娘都缺什么,都找管家给添了。” 从前她们住的房子,不如得脸的下人,这下子两人是真高兴,对着陈玉壶千恩万谢。 从这以后,陈玉壶的抹额、鞋垫就没缺过。 陈玉壶也笑眯眯的。 她觉得现在的生活就很好了,起码她穿成了风华正茂的侯府主母。 而不是腰酸腿疼,白发苍苍,喘气像拉风箱的老太太。 而且还是有钱人,还有地位。 陈玉壶十分满意。 看在自已十分富足的物质生活上,她很愿意对花心的侯爷有好脸色,愿意在孩子们没成长起来之前好好的对待他。 毕竟现在侯府的荣光还要靠他撑着。 陈玉壶下了让她们搬院子的许可,两位姨娘就彻底忙活起来了。 胡姨娘和花姨娘,甚至把孩子都暂时的送到了陈玉壶这里来了。 她们要回去搬家,这对她们俩来说是大喜事儿。 一大早两个姨娘就把孩子都送到了正院。 今天也是林清柏和林清浊要去舅舅家读书的日子。 特意来向母亲辞行。 林清浊看着依偎在陈玉壶身边的林隅之抿了抿唇。 林清柏很有长兄的样子,带着林清浊向陈玉壶行礼,“孩儿们今日要去舅家读书了,往后不能常伴母亲左右,母亲要保重身体。” 林清浊也跟着林清柏跪了下来。 一身居家休闲装扮的陈玉壶,看起来十分的亲切,没有一点架子,一副慈母做派,朝着两个孩子摆手,“快起来!” 立刻有丫鬟上前,扶起了两位公子。 林清浊从始至终没有提到自已的姨娘和妹妹一句。 这种场合其实如果按照原来主母的心性,当然还是不提的好。 而且其实林清浊觉得,如果母亲能一直保持这样,姨娘也会过的不错的。 陈玉壶要是知道他在想什么肯定要说,小孩子还是好哄! 这才几天,态度就变了。 陈玉壶很体贴的问候了两个孩子,还缺些什么,仆人用不用心? 特意问了林清浊:“可有那些心大的,给你脸色看了?” 林清浊沉默的朝着陈玉壶摇头。 陈玉壶又嘱咐林清柏:“出门在外,要记得照顾弟弟,和表兄们也要好好相处。” 林清柏眼神很清明,朝着陈玉壶拱手:“母亲,儿子知道,会顾好弟弟。” 陈玉壶也能感受到,自已看自已“亲生”和非亲生孩子的情感态度还是有区别的。 但是区别也不太大。 毕竟她没有过亲自生养孩子的这个过程。 但是林清柏是周身气派很正的那种孩子,林清浊和他比起来就稍显阴郁。 但是林清浊长得好看,陈玉壶也还是有几分喜欢。 是的,没错就喜欢好看的,纯颜控。 这一家子的孩子长得还都不错,这大大增加了陈玉壶的耐心。 送几个孩子回去读书,陈玉壶并没有大包小包的送重礼。 一时的送礼物固然能让孩子们得到好脸色,怕就怕养成了习惯,以后孩子去读书,难道都得钱开路吗? 陈玉壶有自已的考量,当然也不会什么都不送,那也不像样子。 本来陈玉壶应该陪着孩子们走一趟的,但是她最近装病,干脆就让孩子们自已去。 反正是自已娘家。 最近风风语越来越多,看来老太太虽然信佛,但是也还是舍不得自已过惯了的好日子。 陈玉壶也不去请安,也不说些什么话,儿媳妇请婆婆去清修像什么话。 维持了这么久的好名声她还要不要了? 以后日子不过了? 陈玉壶稳得住,有人却稳不住。 侯爷远在边疆,可是小叔可是在朝为官,要看人议论的眼神的。 也不怪老太太偏心,小儿子又会读书,嘴又甜,又是清贵的翰林。 就是太清贵了,有点穷,少不得多补贴。 老太太又不是什么好出身,当然就得薅羊毛了。 陈玉壶就是那只羊。 果然,孩子们才去舅舅家两天,陈玉壶的妯娌,谭氏就顶着满嘴的火泡来看望老太太了。 陈玉壶称病干脆没去作陪。 她也躺的怪难受了,终于等到了。 方嬷嬷去老太太跟前回话,“我家太太最近身体抱恙,家里的哥儿姐儿也大了,夫人说要给两位姨娘换个院子。” “换院子是大工程,两个姨娘忙不过来,还得夫人拖着病体帮着照顾哥儿和姐儿,最近没来请安。” “夫人实在是惦记老太太,特地让奴婢过来代替夫人看望……” 陈玉壶的弟媳坐在老太太下首,一派端庄做派。 方嬷嬷看着淡笑不语,这位谭夫人可不是省油的灯。 见过了老夫人,方嬷嬷就回去回话了。 方嬷嬷一走,婆媳两个议论开来。 老太太一改慈祥样子,摊了摊手,“光说惦记,也不见她真惦记我,打发个下人来说了几句话,亏得我还总是说她孝顺。” 谭施月却不敢附和老太太,她嫂子心眼可不大,他们家老爷一直是个翰林,家里的体面还要指着大伯。 他们家的爵位可不是传下来的,正经是大伯自已挣出来的,和他们家人实际上一点关系都没有。 当然,他们家老爷的翰林也是自已考出来的,家中给的助力并不多。 这也是谭施月一直引以为傲的地方。 侯爷和弟弟的感情还是很好的,前些时候,她总是仗着老太太从嫂子手里抠钱。 嫂子闷不吭声忍了许久,便宜占多了都快成应该的了。 直到有一天大伯给自家爷来了一封信,只写了几个字。 正谦,养不起老婆孩子,可以给你嫂子送去。 正谦是林驱的表字。 一句话让林驱无地自容,也是那时候才知道自家老娘和媳妇儿在干什么好事儿。 没听说过嫂子养着小叔子一家的,要是没分家还好,可是老爷子去世之后,他们早就分了家的。 林驱是个眼睛里不容沙子的,和林骥一样都是为了林家更好。 自已母亲不能不孝,但是自已媳妇儿却没有这个顾虑。 从那以后谭夫人突然就变得明事理起来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