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八,第一道加急的折子送到宫里。
皇帝阅过之后,脸色骤变:“云宝成未得圣旨,竟敢私自带兵回京?!”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哗然。
满朝文武脸色齐齐一变。
睿王惊道:“云大将军私自回京?这是为什么?”
“不会是得知云骁然被打入大牢的消息,想要起兵造反吧?”
话音落下,殿上空气倏然凝滞,像是有股山雨欲来的肃杀之气弥漫。
大臣们面面相觑,皆感不安。
南诏使臣刚离开不久,镇守边关的将军府就带兵回京……京城并无叛乱,亦无结党营私的佞臣把持朝政,他没有正当的理由回京——这种行为,只能视为起兵谋反。
皇帝阴沉着脸,震怒道:“朕不是已经把云骁然放了吗?算下来已近一个月,他就没想办法联系他的父亲?”
“有没有可能是云骁然想借机谋反?”端王面色凝重,“他知道父皇抓了他们父子的把柄,早晚都是个死,不如趁现在手里有兵权,放手一搏。”
皇帝大怒:“朕已经赦免了他的罪!”
朝中有大臣及时提醒:“皇上,当务之急是解开云大将军的误会,赶紧让他返回边关。”
不管他们父子什么目的,赶紧想办法劝说他们回边关才是正事,一旦云家军跟地方军队动起手来,不谋反也得谋反了。
皇帝脸色阴沉,立即开口问道:“谁愿意去见云宝成?”
睿王走到大殿上,撩袍跪下:“父皇,儿臣以为该派一个资历深的太监负责传旨,另派朝中德高望重的一位大臣做担保,这样才能取信于云大将军。此次去劝服大将军事关重大,一旦不成功,大军继续逼近,只会造成各地恐慌,还望父皇圣明决断!”
皇帝阴沉的目光在群臣中扫了一圈,很快说道:“定国公,元丞相。”
定国公和元丞相出列:“臣在。”
“你们二人可愿亲自去见云宝成?”
两人跪下:“臣等万死不辞!”
“既然如此,”皇帝转头,“荣安。”
“奴才在。”
“拟旨,命辅国大将军即刻带兵返回边关,朕可以对他此次无诏离开边关的行为既往不咎。”
“奴才遵旨!”
“定国公,你去告诉辅国大将军,就说云骁然已经被朕放了出去,并有任务在身,待此番任务结束,一定会前往边关跟大将军汇合。”皇帝声音冷沉,“只要云宝成带兵返回边关,朕不但保证云骁然安然无恙,并承诺不计较他无诏擅离边关的行为。”
定国公和元丞相领旨:“臣遵旨。”
“发诏通知康州、安崖、平宁等各州总兵,务必拦住云宝成兵马,任何州城不许放行。”皇帝咬了咬牙,“若实在拦不住,云宝成敢动手,则视为谋反作乱,擒云宝成者,赏赐白银一万两,封忠勇公,爵位可世袭!”
这句话一出,朝中文武心头一颤。
他们足以听出皇上是真的慌了,并意识到事态严重。
如果云宝成不听旨意,是否意味着雍国将大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