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初雪(五更,求订阅!) 大营村,村北。 4号大棚。 朱益民正着屁股拾育苗盘,旁边有个穿着蓝布棉袄的青年打下手。 这个青年叫葛青山,是马长河的大女婿,算是李哲的表妹夫。 葛青山手脚麻利,一看就是从小做惯了农活的,朱益民用着顺手,一直把他带在身边:「青山,西蓝花和茄子苗都在这棚里,可别弄混了。」 「放心吧朱哥,我小心着呢。」 就在此时,棚外传来喊声:「朱哥丶青山,你们在吗?」 朱益民站直身子,捶捶腰:「在棚里呢,啥事?」 李志强掀开帘子走进来:「嘿嘿,朱哥,我二叔回来了,叫你们都过去呢。」 「叫我们啥事?」朱益民瞅着还没干完的活。 「好事,发上个月的工钱了。」 「强哥,我刚来,也有工钱?」葛青山搓搓手上沾的泥。 李志强答道:「二叔说了,上个月干几天发几天,我要没记差,你是11月26 号来的,也能发25块钱哩。」 「嘿,那敢情好。」葛青山笑了,往年这个时节,他一个月也挣不了这麽多。 「走吧。」朱益民简单归置了一下,在桶里洗了把手,他也好奇李哲能给他发多少工钱。 很快,朱益民三人到了一号大棚,见一群人围坐在一起,唯独没见到李哲, 朱益民忍不住问:「李老弟呢?」 李卫东说道:「这小子在三号大棚呢,不让一股脑地过去,说喊名字领工钱,净弄些洋事。」 朱益民一听,开始也有些纳闷,觉得有些麻烦,仔细一琢磨,又觉得这麽做也不赖,但具体好在哪他也说不上来:改天问问百方,他心思多。 3号大棚内。 见老爹走进来领工钱,李哲起了玩心,一本正经地说:「老李同志,你作为咱们这个团队的核心人物,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有什麽想法丶有什麽意见都可以跟我说。」 见儿子这副模样,老李也演上了,跷起二郎腿坐在对面:「李老板,你不要扯这些没用的,赶紧发钱!外头人都等着呢,有啥事儿回头再说。」 李哲拿出一沓钱数了数:「老李同志,这是你上个月的工钱一一150。」 老李接过来,接着问:「李老板,你不是说还有奖金吗?可不能赖帐,赖帐俺下个月不干了!」 李哲说道:「奖金是没有,不过可以奖励一箱500毫升6瓶装的汾酒。」 老李眼晴一亮,这150块工钱就够花了,而且根本用不完。他也不在意奖金就是给儿子开玩笑。听到儿子给他买了一箱汾酒,又是不一样的心情:「老二, 真给我买了一箱汾酒?」 「就在卡车上,一会儿我给您搬下来。」 「还用得着你小子?我又不是搬不动!」老李说完起身出了大棚。 「哎,把我舅叫过来!」李哲在后面喊,但老李根本不听,或者说没听到。 李哲只能自个儿跑到3号棚把舅舅请进来,面对舅舅,他就不敢调侃了,一本正经地给舅舅发了钱,也没提奖金的事,笑着说:「舅舅,听我哥说,你那个收音机老是收不到信号,还「刺啦刺啦」地响,我就给你买了一台新收音机。」 「嘿,你小子瞎花那钱干啥?我那修修还能用。」 「您那都用了多少年了,想修也找不到配件了。还是用我给您新买的吧,收的频道多丶听得清楚,总比你以前旧的好。」 「行,你买了我就用,比你哥那混小子强!」 「舅舅,你要是想我哥了,就坐卡车就去京城,两个小时就到,那儿有您住的地儿。」 「不去,我在家挺好。」老头也是个倔人,一扭脖子出去了。 下个进来的是姨夫马长河,他只来了5天,但带头砌夯土墙也是真出了力,李哲给他发了25块钱,还给了5斤猪肉的奖励。 第4个进来的是王秀英,她纯粹是进来充数的,李哲给了她30块钱零花钱。王秀英也不嫌钱少,喜滋滋地出去了。 第5个是李酒缸,工钱150,奖励是一箱汾酒。 第6个进来的是李卫东,工钱150,奖金200。 第7个进来的是马来小,工钱75,奖金100。 第8个进来的是赵铁柱,工钱150,奖金400。 赵铁柱是所有人中奖金最高的一一上个月没有卡车,一直是他开拖拉机运菜,工作最辛苦。 他现在也是个多面手,平常跟车送菜,有时还要开拖拉机去采买物资:昨儿下午买了一车化肥,今儿上午又拉了一车水泥立柱,明儿约好了去买毛竹和草帘子。 第9个进来的是李志强,工钱150元,奖金200。领完工钱,他干劲更足,小跑着去了工地,继续带工人们砌夯土墙。 第10个进来的是朱益民,他11月份干了10天,工资50,奖金150。 最后一个是葛青山,工资25。 周青禾不在,暂且记下。 梁司机的工资另算。 李哲也没忘了妹妹,给他买了一斤白糖丶一盒巧克力。 李哲也给自己买了奖品:一盒黑巧,一块双狮手表。 李哲上辈子就嘴馋的,挣的钱大部分都用在吃喝上,他最喜欢的零食就是巧克力。 手表放在电子产品泛滥的30年后可能是装饰品,但现在这东西是真有用,没有手表很容易误事儿。 发完工资,李哲也没闲着,换了一身旧衣裳,跟朱益民去查看育苗的情况。 这批苗是26号开始栽种的,今天已经是第10天了,有的苗已经开始长叶子,还有些苗再过一周左右就可以移栽,大棚的建设要加快进度才行。 「朱哥,育苗方面有什麽问题麽?」 「没啥问题,都挺顺利的。就是我想着能不能搭些架子,把育苗盘一层一层放上去,这样占空间小,也方便安置。」 「想法不错。」李哲点点头。这事儿他和老李说过一一老李干过建筑,认识木匠,已经联系木匠帮忙打造了。 李哲和朱益民聊了一会儿,去工地看进度。今天已是施工的第11天,已挖建好了7个大棚的地基。老李指挥人回填熟土,马长河和李志强各带一拨人砌夯土墙。 李哲想着明天去信用社催一催,看看贷款什麽时候能办下来。 忽然鼻尖一凉,他抬头望去,灰蒙蒙的天空中,细碎的雪花正飘落。 「下雪了!」 旁边的老李喊了一声,神色有些紧张。他紧着望向李哲,发现儿子神色如常:「老二,下雪了,咋办呢?」 李哲伸手感受雪花:「先看看,等下大了再停工。爹,我回大棚盯着。」 「大棚能扛住不?」老李小声问,他这是头一遭,心里没底。 「不碍事。」李哲有多年大棚种植经验,只要正常应对就行,「爹,我之前跟您说过应对方法,好好想想。」平淡的语气让老李踏实了一些。 李哲回到自家大棚,其他人也都咋咋呼呼地围过来,脸上挂着担忧的神色。 「瑞雪兆丰年,好兆头!」李哲笑着安慰,又冲着李卫东说,「哥,你带人把草帘子放下来。舅舅丶酒缸哥,你们过来给我搭把手。」 「小哲,你说咋干吧?」 「找几根长竹竿,再找几块木板,做几个刮雪的耙子。木板轻一些,边缘要打磨光滑。」 「明白了,俺们这就去做。」 几个人分头行动,没有一丝懈怠。他们今天刚发了工钱,而丰厚的工钱和奖金都来自于身后的大棚。 这是建棚后的第一场雪,众人心里都有些不安李哲望着天空中的雪花,喃喃自语:「该涨价了———